基层政府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摘要一个部门或是组织人员的参与度,职员的培训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部门和组织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和事业界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很多企业,也不惜出大价钱,专门请培训机构组织员工活动,为的是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默契度;此外,给员工提供好的住宿条件使得员工的生活得以保障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假定,存在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组织的运行效率将得到最大优化。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当今社会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经济不断地发展壮大,传统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现象已经慢慢的淡出历史舞台,这种变革导致的现象将是:对人才的竞争成为焦点。除此之外,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效率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壮大上,政府部门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着核心的领导做用。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各个职能所在的人,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又再次被搬到公众面前。人力资源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而办事效率也不仅仅是个人能决定,这需要团体的智慧和努力,因为,归根到底,这还是个知识的问题,与传统的政府不一样,权力,地位,这些在政府竞争中的角色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反而,人力资源的储备,知识的运用,这些显得更加重要。一、理论概述(一)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能够为组织和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指在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对人员的录用,培训,组织,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并且有利于未来的发展需求。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考核,为组织创造利润,同时,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三)人力资源激励人力资源的激励,首先应当满足组织成员的基本需求这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比如,有些组织机构通过安顿员工住宿,甚至员工家属的住宿问题,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提供一定的假期,以便职工回家探亲和处理私事组织机构内部,提供组织成员娱乐休闲的场所,如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组织成员的物质和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心里负担放下了,都利于组织的发展。这些都将大大地激励组织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组织服务。二、当前人力资源激励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激励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在竞争机制上,基层政府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只笼统地归纳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没有制订具体的指标,操作起来人为因素过大二是基本没有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只是拿出个别岗位做试点,大部分岗位仍由组织决定配置岗位所需人员,没有形成竞争的氛围;三是考评的方法不科学,比较普遍的方法就是考试,公开演讲和答辩,民主评议等。考试虽能保证其公正性,但后两项很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四是制度建设需要健全。制度建设必须以市场经济和现代单位管理为基础,要保证制度执行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的不完善,将导致职工对单位失去信心,使职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受到打击,使单位失去生机和活力。(二)考评机制不科学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考评形式化,没有到达真正的考核成果和目的,考核对象把这当成是任务,敷衍了事,使得绩效评估成为有名无实的虚壳。成员对绩效考核缺乏正确的认识,当然这和上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宣传部到位时密切相关的,考核的规则繁多,考核效果不精准。过分重视对人员的职位和资历评价而忽略成员本身创造的价值,使得成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缺乏公平原则,不利于激励成员。(三)文化建设不到位单位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单位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单位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单位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单位所特有的单位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单位提不出自己的单位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单位精神,让人看不清单位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单位的个性特色,单位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单位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