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0页上篇创造学基本理论第一章创造学概述第一节创造学的诞生一、创造学的诞生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探究其渊源,则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它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萌芽阶段(18-20世纪初)、形成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四个阶段。(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这一阶段,人类的创造是自发的、被动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的需要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例如人们建造房屋、种植作物、驯养家畜和制造生产工具等。在早期,只有少数人对创造有所思考,如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心灵论》中曾论述过“想象”的思维形式,提出了联想思维,并进一步区分了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此外,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其所著的《数学汇编》中首次提到了“创造学”这一术语。中国古代也有不少书籍记载了类似创造的说法,如早在商朝,“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出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诗经·大雅·文王》有“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记载;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易传·系辞上》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了交换转变的原理。这些记载表明了中华民族有着朴素的创造观念,而变革求新则成为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在这一阶段后期,人们对创造的一些思维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龙沙在1565年发表的《法国诗学要略》中曾论述了创造的意义,他认为“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0年出版了《新工具》,该书对创造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做了总结。1637年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发表了专著《方法学》等。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当时最完善的创造理论。他分析了创造过程的构成,认为创造性想象力是多样的感性印象与统一的知性概念之间的联系环节,同时具有印象的明显性和理解的综合性,想象是知觉和活动的统一,是两者共同的根源。中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四大发明,出现了许多总结第2页共90页第1页共9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0页创造发明的科技书籍,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其中,有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总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对创造的研究和探索多是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上主要是速度很慢的尝试法,还没有形成关于创造学的整体概念。(二)萌芽阶段(18-20世纪初)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之一是人们有了应用于创造的辩证思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唯心辩证法,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的创造活动,把创造分为科学的创造和艺术的创造两种形式。随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诞生对创造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有关创造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像哈佛大学笛尔本教授的《创造性想像测验》、切塞尔的《首创性测验》等。20世纪初,人们关于创造学的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创造过程的研究,如沃勒斯提出了创造过程四阶段说;二是对创造人格特征和动机因素的研究,如美国统计学家卡特尔在1903-1932年对3637位杰出的人物进行了统计研究等。这一阶段后期,人们对创造的本质问题开始有所探索并对前期的一些错误观点提出了质疑。这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创造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形成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高潮的出现,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竞争加剧,人们开始对创造发明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创造学走上了科学化、专门化的道路。创造学理论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首先开设了“创造工程”的训练课程。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这个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对公司的职员和刚来公司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公司员工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