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药理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循序渐进的常规实验,使学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综合实验了解较为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联想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及创新的能力,建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毕业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实验前】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原理、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到充分理解。3.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实验时】1.实验器材的放置力求稳当、整齐、有条不紊。2.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节省器材和药品。要注意保护实验动物和标本,避免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刺激。3.仔细、耐心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药物出现反应的时间、表现以及最后的转归,联系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4.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难之处,先要自己设法解决,如一时解决不了,应向指导教师说明情况,请求教师协助解决。对于贵重仪器,在未熟悉其性能之前,不可轻易调试。5.实验室内保持安静、整洁。用药后须用原瓶塞塞好,公用药品和器材不可随意挪动。【实验后】1.将实验用器材清洗擦干,清点整理后放到指定位置。如有损坏、缺少,应及时报告老师。将存活和死亡动物分别送至指定处所。2.认真整理实验记录,经过分析思考,撰写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3.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第二节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药理学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对照原则:进行实验时必须设对照组。设置对照组是为了使观察指标通过对比而发现其在处理因素(如药物等)的作用下而表现出的某种特异性变化,消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比较的各组实验对象之间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所有非处理因素应尽量保持相同,从而根据处理与不处理之间的差异,了解处理因素带来的特殊效应。对照有多种形式,如空白对照(又称正常对照),即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给予同容积的溶剂;模型对照,即造成疾病模型,但不给予药物处理,给予同容积的溶剂;阳性对照,即给予相同适应症的市售药物,以监控实验条件;假手术对照,即除造成某种疾病模型的关键步骤外,所有手术操作均同模型对照组。自身对照,对照与实验均在同一实验对象进行,即同一个体处理前后的对照,如给药前后的对比等。若观察给药前后的指标变化,此种对照必须以指标本身对时间变化相对稳定为首要前提。二.随机原则:随机是指对实验对象的实验顺序和分组进行随机处理。在分组时,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抽取可保证被研究的样本能代表总体,从而减少抽样误差;在施加多个处理因素时采用随机原则,可保证各组样本的条件基本一致,可减少组间人为的误差。三.重复原则:“重复”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实验结果的可再现性,一是指实验结果应该来自足够大的样本。样本越大,重复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的误差越小,可信度越高。第三节药理学实验中分组方法药理学实验一般应当设有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受试药2个以上剂量组(新药研发时要求至少设立三个给药剂量组,以考察量效关系)等,如需手术造成疾病模型,还应设假手术对照组。而学生药理学实验课时,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可酌情减少实验分组,只设空白对照组或模型对照组及受试药一个剂量组。一.动物分组的一般原则实验时,要遵循受试药组与对照组一致性原则,即两组只允许在被实验因素方面有所不同,在其他方面(包括实验对象、实验者、实验条件、环境、时间以及仪器等)应力求一致。除了被实验因素外,如果两组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则对照组的存在失去其应有意义。两组之例数应相等或相近似,认为对照组只有少数几例即可,是不正确的。分组时,为了满足以上要求,避免主观因素需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所谓随机抽样就是指按着机会的安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