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会工程讲稿0(1)总共四个方面,ppt中的文字不需要很多,除了定义概念之外,看着删减吧。图片在制作ppt时,掺加在合适的内容中就好,当然可以另找合适的图片。谢谢第一方面,伦理道德定义及与当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定义。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中国传统道德是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西方伦理道德观则以个人主意为核心。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什么是伦理问题。追究下去什么是伦理。黑格尔曾这样揭示伦理的哲学本性:“伦理本性上是普遍的东西,这种出之于自然的关联(指家庭,引者注)本质上同样是一种精神,而且它只有作为精神本质时才是伦理的。”简言之,“普遍的东西”(“普遍物”)是伦理之为伦理或伦理存在的基础,而“精神”则是达到伦理的主观条件。伦理与道德作为建构个体与实体、个人与社会的同一性的意义世界的意识形态和人文智慧,具有精微但却深刻的哲学殊异和文明分工。简单地说,伦理着力“人”与“伦”的关系,道德着力“人”与“理”的关系;伦理具有客观性与实在性;而道德具有主观性与个别性。伦理与道德共生,是中西方文明的共同历史。中国文明史上,儒家与道家是一对孪生儿。《道德经》在《论语》之先,其标题已充分彰显了它的哲学旨趣和文化偏好,“道德”是它的主题和思想重心。《道德经》中的“道”与“德”与后来乃至我们今天的道德有很大不同,它们更哲学,或者说主要是一第1页共16页个哲学范畴。它说明,在文明的开端,道德首先被提出和重视,至少在系统的哲学理论中如此。与之比较,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似乎更重视伦理。儒家学说有两个基本概念:礼与仁。“礼”可以视为伦理,尤其是伦理实体的概念,而“仁”是道德尤其是道德主体的概念。孔子根本目标是什么。是构建一个“礼”的社会,还是“仁”的个体。“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孟子·滕文公上》的一段话最能代表儒家关于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观地考察,在儒家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始终是一个生态,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同的话语形态和历史内涵。在孔子是“礼”与“仁”,在孟子是“五伦四德”,董仲舒以后则是“三纲五常”。用现代道德哲学的话语诠释,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总是在具体的伦理情境中建构道德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不是诉诸西方式自由意志之类的抽象。张岱年先生在《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在总结传统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九个主要规范:公忠、仁爱、诚信、廉耻、礼让、孝慈、勤俭、勇敢、刚直的“九德”。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卷本《规范卷》中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选取了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它们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第2页共16页而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包括社会主义的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素质以及人民群众的理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体现。社会进步必须以人类精神文明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而精神文明建设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