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发挥物理学史在实现新课程整体目标中的功能浙江省玉环县玉城中学赵顺法(317600)《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是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差别、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强调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笔者认为,物理学史对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可以让学生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人性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重视物理学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现代教育价值。笔者注意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无论是在“内容标准”中,还是在“教学建议”和“教科书编写建议”中,都非常强调重视科学的发生历史和过程,体现了对物理学史的关注。下面分别从高中物理课程整体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全面审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与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⑵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⑶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⑷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2、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纠正错误观念。在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由观察、实验得到的事实依据,为建立物理概念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渗透一些概念逐渐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使概念形成的现实性、逻辑性和历史性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正确的理解和建构。例如“惯性”概念的建立,仅仅通过观察、实验或生活经验学生很难深刻领悟“惯性”和“力与运动关系”的本质。如果结合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惯性概念的历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史形成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强迫运动定律”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从笛卡儿的“惯性原理”到牛顿的“运动第一定律”,再到爱因斯坦的“惯性定律修正”,最后通过对日常生活实例的分析来展现惯性现象的无处不在和无所不有。这样设计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对“惯性”的物理本质有较为明晰的认识,深刻地体会到“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的涵义,建构起“静态和动态都属于同一种永久态”的观念。可见物理学史的渗透能使物理概念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印象也深刻得多。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历史上科学家在形成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所遇到过的困难、所产生过的错误想法、所做出的一些错误判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容易产生类似的情况。例如对“力与运动关系”、“落体规律”、“热的本质”、“光的本性”等知识的认识,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与历史上曾产生过的错误观念非常相似,而且这种习惯性的、想当然的、经验性的错误观念是很不容易抛弃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熟知物理学史,就会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正视具体的难点,除了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思维外,让学生踏着历史的足迹,从认识发展的历史中知觉到自身的错误观念。只有纠正了错误观念,才能建构起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⑵促使学生认识实验在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