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基层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原因及对策【内容提要】乡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头堡,乡镇干部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当前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主题词:乡镇干部走读原因对策简析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一、乡镇干部“走读”的现状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已成为当前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之一。“走读”主要是指乡镇干部职工在工作日内,上班时间无特殊情况不按时到岗或擅自脱岗,下班时间回XX县区家中住宿过夜;工作日外的双休日、节假日没有乡镇领导在岗带班值班和值夜的现象。乡镇干部“走读”,使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短,进村入户接触群众少,群众遇到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直接影响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处置,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增加了行政成本。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内地发现上万名“走读干部”,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其中,XX省共排查出“走读”的乡镇干部4726人,已整改2350人;四川查处1746人;湖北查处1180人;河南查处513人;青海查处190人;江苏查处162人;广东查处136人;浙江查处84人;海南查处60人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干部“走读”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近年来,情况似乎变得更加严重。“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查处如此数量众多的干部,着实让人震惊”。第1页共5页“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走读”看似小事,其核心则是能否保持党群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执政基础。二、造成乡镇干部“走读”的原因(一)走读的主观原因造成乡镇干部“走读”的主观原因有。一是思想松懈。部分乡镇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艰苦奋斗精神减弱。部分干部耐不住乡镇的清苦寂寞,吃不惯乡镇的粗茶淡饭。二是自律监督不严。各地都曾下发过严禁“走读”的文件,但“雷声大雨点小”,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律意识淡薄。三是责任感不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观念弱化、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四是制度执行不力。岗位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住勤制度等都比较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力、操作不强,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没有进行严格有效监督。(二)走读的客观原因1、农村工作形式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乡镇政府职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也间接造成走读现象的发生。2、工作交流频繁化。由于实现异地交流过于频繁,很多乡镇的党政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外地或其它乡镇人员,加大了“走读”的可能性。3、交通、通信便利。交通的便捷为干部“走读”创造了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处理事务带来方便。现在多数乡镇政府只有一到两辆工作用车,大多数是专供乡镇领导公务、“走读”使用。乡镇干部一般无权使用公车,但可以包车或自驾车回城过夜。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更是给“走读”干部处理事务带来带来很大便利。4、城乡差距。无论是发达地区或者后发达地区,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差距,人们都无限向往城镇生活。不论是“空降”还是本乡(镇)本土的基层乡镇干部,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家安在城镇,让自己、子女、父母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因此,城乡差距成为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5、家庭原因。父母年老和孩子年幼晚上需要人照看也造成第2页共5页一些“走读”现象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干部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不少干部把家安在XX县区,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的还为家属就业和子女在XX县区读书创造条件。三、加强整治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对策思考汪玉凯教授说解决“走读”问题的根本办法要靠制度建设,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