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立健全公益乡村文化机制思考VIP免费

建立健全公益乡村文化机制思考_第1页
1/4
建立健全公益乡村文化机制思考_第2页
2/4
建立健全公益乡村文化机制思考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是上系国策、中系政通、下系民生的一项浩大事业。所谓浩大,是指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是占全国人口80%的广大乡村人民的事业。国家要发展,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必须与经济、政治同步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摘自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这样说。仅就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而言,我们不妨作一个简要回顾。改革以后,乡村经济有所发展,但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没能同步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文化活动中宣传国策的力度渐弱了,助推地方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的力度渐弱了,乡村人民直接参与健康有益文化活动的程度渐弱了,广大乡村人民对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象以前那样迅速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地方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不再让广大乡村人民一呼百应,乡村人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且向恶性转化,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的运行机制渐趋瘫痪。由于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远远滞后于经济、政治、民生的需要,以纯属赚钱为目的“私益性乡村文化活动”(如不健康、不规范、不安全的小舞厅、小发廊、小酒吧、小旅社、小教会、小团伙里的黄色甚至带有黑色的活动)在乡村泛起,致使有些人不知国策、政令及地方政府行为之所以然,有些人以黄色或暴力活动为乐,有些人走向为金钱而犯罪的道路。更为严重的是,相当多的人在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的情况下“吃肉骂娘”。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以后,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到一九九六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会议主题,把建设县乡综合文化馆、文化站写进大会《决议》,给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带来了改革后的“第一个春天”。其中一个鲜明的象征是,一大批乡镇民办文化站长经省政府下达指标,被陆续录用为国家干部。但“上热下冷,春意未浓,秋意悠长”,虽然是党的十四届六第1页共4页中全会的专门议题,但没能唤起下面对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的重视。仅以民办文化站长被录用为国家干部为例。按规定,被录用的国家干部工资应按时到位,但有些被录用的文化站长,被录用为国家干部一两年以后才执行国家干部工资标准。更为严重的是,文化站长被录用为国家干部时为集体垫付的养老保险金,至今仍由个人负担,长拖不办。由此例可见到,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在下面被“冷”的程度是何等之重。到2006年——十一五规划第一年——送来了改革以来的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国家、省、市向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开始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仅2006年,XX省市政府便给乡镇无房文化站一次拨款30多万元。今年三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把“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继续出现“上热下冷,春意未浓,秋意悠长”的局面。仍然很值得开展一场未雨绸缪的研讨。本文以“如何建立健全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运行机制”为课题,谈一些看法和意见。所谓机制,就是机构和制度。长期以来,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运行机制一直未能健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虽然对乡村文化活动抓得很紧,政治影响和政治教育力度很强,但除了乡镇设立文化站以外,并未形成完善的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运行机制。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半叶,除了保留乡镇文化站以外,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十分萧条,十分缺乏政治宣教力度,更谈不上乡村人民直接参与程度。九十年代下半叶至本世纪初十年代,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上热下冷”。建国近60年了,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积60年的经验教训,应该到了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运行机制的时候了。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机构(含设施)、制度(含法规)如何建立。首先要追溯乡村社会的基本需要。根据基本需要,建立健全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运行机制。乡村社会对公益性乡村文化事业的基本需要概括起来有三项:一、乡村社会需要继承、传播、弘扬、创新对国家、社会、人民及思想道德建设有益有助的历史文化和先进文化。第2页共4页二、乡村社会需要健康、有力、持恒的宣传教育。具体的说,就是宣传党和政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建立健全公益乡村文化机制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