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打印】【保存】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金东禹/吕守民【专题名称】精神文明导刊【专题号】v6【复印期号】2002年09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纲要》把道德建设作为“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从治国方略的高度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当前的突出地位。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我国当前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特地走访了我国著名学者、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现将罗国杰教授对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好《纲要》精神的阐述整理如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每个方面、不同层次以及各个环节,都要努力体现它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罗国杰教授认为,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始终的一条主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每个方面、不同层次以及各个环节,都要努力体现它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第1页共5页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中,为了更好地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原则、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只有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积极作用于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并以其自身的特有功能影响、激励和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要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来认识建立道德体系的重要性,把道德和法律的相辅相成、道德对社会发展的稳定作用作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立足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不是与一般的市场经济相适应,而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罗国杰教授指出,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能否达到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关键。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不是与一般的市场经济相适应,而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受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的一种市场经济。它既有市第2页共5页场经济的一般的特性,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从市场本身来看,它在社会生活中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效率意识的加强、资源配置的合理、人的主体性的增强和道德的进步,同时,市场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在形成、发展、完善和规范的过程中,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必须促进市场经济有利的一面,避免市场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