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策略1.建立健全土地法律法规体系,把土地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1完善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使土地工作有法可依。建立完整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行行政、经济、法规三位一体,确立合理的土地管理体制,强化土地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为土地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保障,把土地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2加强执法机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专业人员,通过法律确立执法权威,强化对土地的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禁以罚代刑、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律责任。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改粗放利用土地为集约利用土地,将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展转变到内涵挖潜上来,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2.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宏观管理的整体调控作用;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微观管理的局部制约作用,第2页共4页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页促进土地利用的合理化、科学化。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突出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地尽其力、优地优生。2.2实行“有保有压、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从严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限制城镇、村庄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采取疏堵并举的方针,加大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力度;加强各类开发区(园)用地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开发区和已经批准撤销的开发区,不得批准用地;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批准新建禁止类项目,从严控制限制类项目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2.3合理利用土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规范农业用地,因地制宜,搞好退耕还林还牧工作,用养结合,防止耕地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整合闲置、空闲与低效利用的土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集约经营,确保土地财政收入盈余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2.4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与考评机制。3.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3.1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保国家对土地的集中管理。把土地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由过去隶属同级地方政府的“块块管理”变为“垂直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审批的监督。变多头批地为中央统一规划、地方分级管理,高度集中建设用地的审批权,确保国家对土地的集中管理。3.2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建立保护耕地的经济制约体制。改变原来土地收益全部或绝大部分归地方的分配机制,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合理分配;强化耕地占用税的征收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由此而引起的地方政府“借地生财、卖地生财”的短期行为。3.3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减少土地浪费加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土地所有权代表机构,实行财产法人代表制度,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得以实现。第3页共4页第2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页理顺农村产权关系,强化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避免土地利用的无政府状态,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度放开土地使用权流转,试行土地合理流动,适当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减少土地的撂荒闲置现象,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4.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用养结合,防止土地污染。保护农田、森林、草原、湖泊的生态平衡,防止土壤侵蚀,不断培育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耕地面积相对稳定中,力求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追加更多的投入,实行集约经营,为农业持续稳定高产提供物质基础。4.1以生态学观点指导土地规划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规划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类型及其结构,调整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组分的生态关系,从而稳定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促成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