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大学生考研准备策略一个准备考研的人首先最应该做的是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要考研?我准备好考研了吗?”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它可以让你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考研动机,并明确自己可以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因此,如果你是怀着随波逐流、考一下试试、万一运气好可能就考上了之类的念头,你还是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与金钱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你最初确立考研这个目标开始,就把一切可能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地思考充分。一旦确定要考,那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就应该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考研是知识的考核,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保持良好的、平和的、荣辱不惊的心理状态会使你的复习准备工作更有效率。反之,在漫长而枯燥的复习过程中,焦虑与期待、兴奋与紧张、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的情绪终将耗尽你的斗志,直至最后你只盼着尽早解脱,而根本无心恋战。以这种状态参加考试岂有不败之理。第一节确定目标一旦决定考研,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填报报考志愿的问题,也即确定考研的专业以及报考的学校。考生应该将两者综合起来考虑,相信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有填报高考志愿的经历,同高考一样考研也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分,但两者的地位是不同的。第一志愿往往决定你的录取单位,而第二志愿往往作用不大,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实力尽早确定考研的方向,正所谓有的放矢,明确了目标后,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准备中。而目标的选择会影响到今后的考研历程,错误或者不当的目标,常会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一、考研目标的选择目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研的难度,按照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可以将考研分为本学校本专业报考、本学校跨专业报考、跨学校本专业报考以及跨学校跨专业报考四种基本模式,而这四种模式的难度或者说是成功的概率是各不相同的。(一)本学校本专业报考这种类型的考研模式是四种类型中最简单的一种。这种类型的考生一般对本学校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学术风格非常地了解,而且和学校里的老师和教授们比较熟,而这些老师中往往就有出题的老师。所以只要你平时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课下和老师教授们建立一定的良好的关系,如多帮老师做点事情,再加上自己小小的努力。考上基本上来说问题不大。(二)本学校跨专业报考这种类型相对来说,获得成功要困难一点。因为是跨专业报考,所以较之科班出生的考生在专业基础上明显会有劣势,但由于报考的是本学校的研究生,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比较容易。如果准备较早,且所学专业和报考专业有一定的联系,问题也不是太大,故这类考生提前准备是关键。(三)跨学校本专业报考因为是跨学校报考,所以信息收集起来不是非常的方便。但又因为是本专业报考,所以较之跨专业报考有一定的优势,如能把握报考学校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风格,问题也不应该太大。(四)跨学校跨专业报考这种报考模式的挑战性最大,难度也非常大,考生往往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勇气。首先因为是跨学校报考,信息的收集工作就显得比较的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再者因为是跨专业,这又意味着你不得不在长时间没有老师的点拨下自学所要报考专业的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课程,而自己的专业课又不能放弃(重修可不是好玩的事情),你需要比别人花上更多的时间。而即使你通过了初试,在复试的过程中还会遭受到一定的“歧视”,因为这类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往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补上考研不需要考的课程,而不能立即投入研究工作。不是反对大家跨专业跨学校报考,只是想强调一下这种类型的难度。其实也有许多同学是跨专业报考而又名列前茅的,如数学跨入经济,历史跨入心理,计算机跨入生物……这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当自己明确了目标是跨校考研,欲圆高考时没有上名校的梦想,就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