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无机盐的水溶性钾钠铵硝盐易溶,盐酸追求银亚汞。硫酸钡铅是沉淀,钙盐银盐是微溶。碳酸氢盐和正盐,水中溶解有特性。亚硫酸盐似碳盐,磷酸二氢盐无踪。解释:1、钾钠铵硝盐易溶:意思是说所有的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都是易溶入水的。2、盐酸追求银亚汞:意思是说盐酸盐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其它的盐皆溶入水。3、硫酸钡铅是沉淀,钙盐银盐是微溶:意思是说除硫酸钡、硫酸铅不溶入水和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入水外,其它的硫酸盐都溶入水。4、磷酸二氢盐无踪:意思是说所有的磷酸二氢盐都溶入水。【典型例题1】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是()A.B.C.D.【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答本题.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溶质,溶剂的性质影响【解析】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只能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不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2】下列反应最后有沉淀生成的是()A.AlCl3溶液加过量NaOH溶液B.NaAlO2溶液加过量盐酸C.NaAlO2溶液通入过量CO2D.石灰水通入过量CO2【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氢氧化钠先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B、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C、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D、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根据生成物是溶解性判断即可。【解析】A、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铝,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所以最后没有沉淀生成,故A错误;B、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铝,当盐酸过量时,氢氧化铝又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最后没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C、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偏铝酸钠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最后有沉淀生成,故C正确;D、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所以最后没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C,明确各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典型例题3】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A.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B.向AlCl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C.少量的CO2通入BaCl2溶液中D.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硅酸的性质及制法【分析】A、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硅酸,硅酸不溶于水;B、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铝只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C、HCl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所以C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D、反应中MgCl2和NaOH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不溶于过量的KOH溶液。【解析】A、因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所以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CO2过量会与Na2CO3反应:Na2CO3+CO2+H20=2NaHCO3,硅酸不溶于水,最终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B、氨气通入AlCl3溶液发生反应:AlCl3+3NH3•H2O=Al(OH)3↓+3NH4Cl,氨气过量不会与Al(OH)3反应,故B错误;C、因HCl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所以C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C正确;D、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Mg2++2OH-=Mg(OH)2↓,Mg(OH)2不溶于过量的KOH溶液,故D错误;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现象等,难度中等,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典型例题4】下列情况下,最终有沉淀的是()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SO2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D.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考点】硅酸的性质及制法;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知碳酸氢盐溶于水、硅酸不溶于水【解析】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CO2+Ca(OH)2═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