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9年第四季度建设工程质量简况2009年第四季度,我市建设系统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市、区两级质检站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坚持监督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并重的方法,工程质量各项指标总体上波动范围不大。根据2009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和有关信息,我市建设工程质量主要情况如下: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率为1.15%,比上季度下降1.23%。2、建筑用钢材的力学与工艺性能的不合格率为2.66%,比上季度下降1.04%,钢材焊接的不合格率为4.91%,比上季度上升1.75%。3、混凝土结构板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与上季度基本一致。4、预拌混凝土28天强度和混凝土结构实测强度安全储备不足现象很普遍。5、粉煤灰的不合格率为20.0%,比上季度上升1.5%。6、地基和基桩静载检测的不合格率为5.18%,比上季度上升2.65%,不合格项主要出现在天然地基和强夯地基。高应变检测的不合格率为15.68%,比上季度上升15.45%,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中富1#厂房扩建工程和元盛电子厂房工程。低应变检测的不合格率为1.31%,比上季度上升0.9%。混凝土灌注桩钻芯的不合格率为16.39%,比上季度下降30.04%。水泥土钻芯不合格率为16.39%,比上季度上升12.94%。7、混凝土外观、砌体砌筑质量、抗震构造措施落实均有明显改进。上述存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作为2010年第一季度工程质量的监督重点,特别是预拌混凝土28天强度、粉煤灰质量、天然地基与强夯地基承载力的问题。相信在有关质量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目前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林奕禧)市质检站被评为全国先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2009年是我国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二十五周年,去年9月,我站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先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这是我站自1990年获得全国先进质监站之后再次获此殊荣。目前全国各种专业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共有4600余家,我站是获得表彰的85家单位之一。我站从1984年建站至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资金,缺乏设备,在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可套的情况下,全体工作人员不畏困难,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使质检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是监督检测技术队伍从成立初期仅有6名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现在的70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27名,工程师25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二是摸索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管理制度,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手册制度,编制并实施了《珠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监理手册》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从过去单靠眼看、手摸、耳听、槌敲,仅能对水泥、钢材等常规材料进行检测,发展到现在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较强的检测能力,能对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材料化学分析、室内环境检测等100多个项目进行检测,1990年通过了广东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2003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的认可,现在我站的检测项目已达180多项,在全省质检机构中名列前茅,有些项目还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二十五年来,我站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法,认真履行监督检测职能。自我站对全市建设工程实施监督检测以来,从未发生过房屋倒塌等恶性质量事故。监督检测人员在工作中秉公执法,有效地遏制了工程质量下降的局面,使工程质量水平逐年回升,工程质量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站工程技术人员还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由我站自行研发的“通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电脑网络管理系统”分别获广东省和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与省建材工业科研所合作开发的“多功能建筑粘结剂”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站主持的《深厚软土地基超长PHC管桩承载性状研究》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作为中等城市的质检站,还参与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和《建筑地基处理和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规程的编写工作,其中《建筑地基处理和技术规范》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麦秋齐)吴轼局长到市质检站调研11月17日下午,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