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社区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发言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年经济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新局面。稍后,王建林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就做好经济工作先讲四点意见。一、充分肯定经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坚定加快科学发展的信心*年,是“*”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规划的要求,深化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全区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强的良好态势,“*”规划的44项指标按年度目标全部完成。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9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总收入完成8.02亿元(剔除一次性收入),同比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4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100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3元,同比增长12.1%。可以说,“*”起步顺利、开局良好。(一)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130”工业调产规划进展顺利,共有37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国联制管螺旋焊管、陈世家酿高档礼品醋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37个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产值、税金分别达到29.7亿元和1.6亿元,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重点扶持的10个优势企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神龙焦化、长兴焦化机焦项目2号焦炉均已点火,国电热电厂进入实施准备阶段,榆缆集团搬迁改造完成,娃哈哈食品已经达产。10个企业实现产值22.7亿元,占到规模企业总产值的50.3%,成为引领工业经济的龙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增加3户,达到11户,其中3亿元以上3户,5亿元以上1户。八大支柱行业总量进一步放大,完成总产值41.2亿元,占第1页共17页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1%。机械、冶金等传统行业占到经济总量的40.8%,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食品行业迅速扩张,在全区工业中比重持续上升,达到13.9%。煤焦、电气、化工行业规模效益显著增强,增幅分别达到80.9%、37.5%和30.5%。轻纺、建材行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81户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674万美元,同比增长22%。同时,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建立研发中心14个,申请专利90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81户规模企业中有中国驰名商标6户,中国知名品牌2户,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量达到12.7亿公斤,在全省实现了14连冠。通过酸枣嫁接、新植补植,新增枣树7550亩;核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新植5000亩;完成大杏仁苗木育苗15万株。畜牧集约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小区达到69个,专业村发展到20余个,规模户达到4000余户,肉蛋奶总产量突破4万吨。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达到1.6亿公斤,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农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培育了以绿源枣业、威特食品为主的干果加工,以泽榆牧业为主的畜牧加工,以古船面粉、海玉食品为主的粮食加工等一批加工龙头,海玉食品、华玉荣香椿等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达到6个,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商贸物流经济快速扩张。狠抓市场建设,引进了苏宁电器,新建了田森郭家堡店、御景商圈、君豪国际等大型市场,新增商业营业面积6万平米,累计达60万平米。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村级服务店50个,全区农村市场连锁经营店发展到119个,全部通过了商务厅验收,成为促进商品流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在商贸物流快速扩张的带动下,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3亿元,同比增长16.3%。(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发展优势进一步凸现绿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品牌战略,优势品种面积达到91.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分别达到45万亩和54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东阳镇被确立为全省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同翔梨枣、威第2页共17页特干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设施农业水平不断提升,新改扩建温室大棚1万亩,温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