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1.(2012·江苏单科·T36A)一些国家曾秉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矿业等以换取工业品;但发展的结果却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附加深、国际经济地位低下,并未享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农业虽没有比较优势,但政府仍大力支持其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大量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高科技对以色列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农业不仅确保了自身粮食安全,而且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局限性。(2)上述材料中各国做法对我国发展农业有何借鉴?【解题指南】第(1)问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准确记忆。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指向相关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成本学说、发展农业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局限性的准确记忆能力,难度不大。第(2)问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提取出材料中的“并未享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政府仍大力支持其发展”“高科技对以色列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等有效信息,然后调动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答案:(1)只依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忽视其他因素;为英国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提供理论依据。(2)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农业的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2.(2012·浙江自选模块·T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追求自我利益的本性从未改变。正是由于这种逐利本性,百姓日常所需物品的价格提高,市场上供给会随之增加,价格下降供给会随之减少。这样,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管理人员可以各守其业,尽其能,得所欲,这一切就好像冥冥中有一个高明的指挥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一样。因此,良好的政府应该对这种人类本性因势利导,有所规范,而不是与民争利。结合材料,分析司马迁上述观点与斯密经济思想的相通之处。答案:第一,司马迁和斯密都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第二,他们都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具有通过价格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第三,他们都主张应该尊重市场,限制政府的作用。3.(2012·北京文综·T38(2))(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7分)【解题指南】从评析题的要求看,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能顾此失彼;从原理引用的要求看,注意斯密分工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区别,防止引用原理不当。【解析】斯密分工理论包括分工的作用和影响分工的因素,要注意这两个方面内容;从斯密分工理论的缺陷,体会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可从企业开拓市场范围、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叙述。答案: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斯密正确认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4.(2012·天津文综·T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南方谈话”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简述,为什么还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分)【解题指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是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统一起来,可据此组织答案。【解析】原理类主观试题要注意分析的角度:包括必要性和意义两个方面。注意设问的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而非“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方向要把握准确。答案:(8分)①是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④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