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某县建强农村D员教育“主阵地”农村D员是D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D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助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加强农村D员的培训,提高农村D员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各地农村D员学习教育培训存在“学习时间少”、“学习意识弱”“培训难度大”“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学习时间少”就是农村D员大多数长期在外打工,每天早出晚归,主要精力都放在谋生上,无暇顾及学习,甚至不愿去花心思花精力去学习。“学习意识弱”就是农村D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水平较多,大多数D员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意识不强。“培训难度大”就是农村D员居住地分散,且留守在家中的大多数是年老体弱D员,参与学习不便,同时农村D员思想多元化、活跃化、复杂化,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对农村D员培训的难度。“经费不足”就是基层D组织对农村D员教育培训未做专门的预算,D员教育培训经费难得得到保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X县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先后出台了《X县D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乡镇D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进乡镇D校建设,努力把乡镇D校建设成为开展D员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截止目前,各地乡镇D校已对X%的D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一、主要做法(一)重指导,擦亮D校“金字牌”守牢思想意识形态主阵地,重拾乡镇机构改革前的优良传统,着力把D校这一D的独特优势和宝贵家业保护好、经营好、发展好。加强统筹规划。召开县委D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乡镇D校建设工作,明确有组织机构、有培训场地、有师资队伍、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乡镇D校办学机制。紧盯目标任务。将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D员信仰、增强D员D性、提高D员素质作为乡镇D校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求乡镇广大D员每X年至少到乡镇D校轮训一次,实现D员进D校培训常态化。层层传导压力。将乡镇D校建设作为全县基层D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年终基层D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明确乡镇D委书记是D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乡镇D委切实担负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推动D校建设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二)抓阵地,打造D性“大熔炉”立足现有资源,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同时推行D校标准化建设,让D员学得深、有收获、能安心。按照“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的原则,灵活设置教学场所,整合乡镇会议室、文化站、文明实践中心等现有场地资源实行“五个一”标准配置(即有一间能容纳100人的大教室、有D徽D旗、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一间D员活动室、有一间图书档案室),推进主阵地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乡镇D校总面积累计达X平方米,“五个一”配置全部落实到位。针对部分老D员行动不便和偏远地区交通状况,推行出“集中教学+分散送学”的教学模式,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和部分偏远中心村,利用D群服务中心分别设立教学点X处,变“进乡上学”为“送教上门”,延伸乡镇D校“触角”。同时不断深化“D校+基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辖区内原X旧址、红X军长征纪念馆、X红色文化培训基地、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各类资源,建设X处各具特色的教学基地,把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三)促创新,把好教学“风向标”紧紧围绕主旋律、主任务,创新教学理念,突出培训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奋力开创乡镇D校工作新局面。按照“政治理论+D性锻炼+实用技术”模式,灵活设置培训内容,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根据农村基层实际情况,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鼓励各地创新教学形式除传统课堂教学外,采取流动教学点、送课上门、理论大讲堂、专题D课、先进模范面对面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骨干、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把各类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屋前树下,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学习强国”“XD建”、QQ群、微信群等,向外出流动D员推送“微”D课、“微”视频等,提高教育培训覆盖面。每年年初各地结合中心工作和D员培训需要,制定科学规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