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涡阳二中第一学期联考)读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与面积比较图,完成1~2题。1.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为()A.青海B.甘肃C.陕西D.山西2.与山西相邻的M省区应是()A.四川B.宁夏C.河南D.内蒙古解析:第1题,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图中数据显示六省区中青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少,可以判断其人口密度最小。第2题,题干中M省区属于“黄河流域六省区”之一,且人口超过一亿,可以判断是河南省。答案:1.A2.C(2013·宣城市高三调研)下面两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回答3~4题。3.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B.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D.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4.优势资源与产业发展匹配最好的是()A.甲-乳制品加工B.乙-水产品加工C.丙-木材加工D.丁-奶牛养殖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省区牧草地比重大,应该为内蒙古,丁省区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百分比最大,应为北京。第4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甲省区为内蒙古,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比较发达,适宜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答案:3.B4.A(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图Ⅰ表示我国2008年三省(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图Ⅱ表示中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主产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②、乙-③、丙-①B.甲-②、乙-①、丙-③C.甲-③、乙-②、丙-①D.甲-①、乙-②、丙-③6.下列有关中国粮食生产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主产区①地商品率高,因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地B.制约主产区②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C.主产区③地流入多,是因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D.箭头K以水运为主,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②地粮食输出的多,输入的少,因此甲对应的是②。乙地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因此对应的是③。丙地既有水稻种植业又有大面积的商品谷物农业(玉米),因此对应的是①。第6题,主产区①地商品率高,表明人少地多。②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因此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制约主产区②地粮食生产主要的因素是水资源不足。主产区③流入多,是因为水分条件好但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箭头K应以铁路、公路为主,如果以水运为主,可能是有京杭运河经过,且运量大,运费低。答案:5.A6.B2011年6月30日,青岛海湾大桥全线通车。该海湾大桥由三座通航孔桥和海上非通航孔桥组成,采用悬索方式。读青岛海湾大桥示意图,回答7~8题。7.青岛海湾大桥建设考虑的主要自然障碍有()①海底地形和地质条件②海浪③暴雨和台风④海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青岛海湾大桥设计了三座航道桥,其位置选择的主要依据是()A.居民点的位置B.港口的位置C.飞机场的位置D.火车站的位置解析:第7题,海底地形和地质条件是影响海湾大桥建设的主要自然障碍;海浪对海湾大桥桥墩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夏季的暴雨和台风严重威胁着海湾大桥的安全建设和施工;海冰的存在会影响海湾大桥的物质运输和工程建筑。第8题,胶州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港口码头多分布于西部、北部、东部沿岸,船舶需要经过胶州湾海域才能到达港口码头。所以,青岛海湾大桥设计了三座航道桥,其位置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港口的位置。答案:7.A8.B下图是我国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棉花D.油菜10.甲地区该农作物的单产和质量高于乙地区,从气候条件分析,甲地区的优势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风能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新疆地区,从而可以判断该农作物为棉花。第10题,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答案:9.C10.A(2013·浙江宁波一模)下图表示2012年我国各省汽车产业与市场的空间耦合度。耦合度是指产业系统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若产业与市场发展同步,则耦合度较高;反之,则耦合度较低。读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