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解析:题目通过实例,讲述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选B项。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表述错误。答案:B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揭示的是关于世界的一般规律,A项错误。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B项错误。哲学源于实践,但C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D项揭示了哲学的作用,是正确的。答案:D3.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①人是命,天注定②摩擦生热③水往低处流④存在即被感知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④⑤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③是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不选。答案:D4.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自发的世界观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的自发的世界观都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②排除。④的观点与题干无关。应选C项。答案:C5.“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地看事物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解析:事实证明其子及邻人之父的看法是正确的、客观的,故①③符合题意。本题应特别注意问题的角度,不是“其家”的看法,而是“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答案:D6.我国的许多典故中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A.掩耳盗铃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析:掩耳盗铃、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从主观愿望出发,没有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排除。答案:D7.针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专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困扰消费者的问题是能够被逐渐发现的。专家的观点属于()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解析:专家的观点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属于可知论。应选B项。答案:B8.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A.存在决定思维B.思维影响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世界本原解析: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由材料可知,“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客观存在,对建设新农村的发展之路的思维要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这一客观存在,这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故选A项。B项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C项表述有误。D项不正确。答案:A9.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解析: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其都坚持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