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VIP免费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_第1页
1/7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_第2页
2/7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_第3页
3/7
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等传统薪酬机制相比,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较好;随着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使用规模的扩大,整体薪酬业绩弹性增大,整体薪酬的激励效果增强。目前,美国有50%以上的公司制企业使用长期激励计划。据统计,美国的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其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构成是:基本年薪占17%,奖金占11%,福利计划占7%,长期激励计划占65%。1999年薪酬最高的50位总裁,其平均股票收益占总薪酬的94.92%。近二十年来美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这种长期激励功不可没。由于我国的法律体制、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时,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具有什么样公司治理特征和企业特征的公司,股权激励会变为一场权力资本的“寻租运动”?具有什么样公司治理特征和企业特征的公司,股权激励会使得经营者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真正关心企业的利益,从而加倍努力地工作?在我国外部治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和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能否起到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现状的特征分析我们以2002年4月30日前公布2001年年报披露的信息中已经表明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到34家上市公司,其中申华控股(600653)的股票是全流通的,另有一家上市公司广州药业(600332)既发行A股又发行了H股。在这里,我们仅选取那些经营者因股权激励而增加持股、虚拟股票或股票增值权的公司作为我们的样本,剔除了那些经营者因管理层/员工收购而增加持股的公司,也没有考虑经营者以自然人方式作为发起人持有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34家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有以下特点:1.从最终控股股东来看,国家股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占了绝大多数。主要是国家股股东在推动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34家样本公司中,有29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占全部样本的85%。最终控股股东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国有独资公司、由原先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国有企业集团、事业单位分别占到全部样本的35%、29%、12%、9%。而最终控股股东为自然人、一般法人、管理层/员工的仅分别占全部样本的9%、3%、3%。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独资公司及一般法人、自然人作为最终控股股东的样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高级管理人员因实施股权激励而增加的持股数较高,国家股股东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的力度比较大。事业单位为最终控股股东的样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因实施股权激励而增加的持股数最低,只有3000股左右。从总体上来看,股权激励确实起到了激励公司经营者努力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具体来看,一般法人、管理层/员工作为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经行业平均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增加了0.137元(8.57%)、0.155元(2.62%),激励效果最好。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有动机监督经营者和设计比较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来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而国有企业集团为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经行业平均收益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0.10元(6.97%),激励效果较差,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得不合理或者是股权激励成了经营者为自己谋利的工具。2.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偏低,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的比例偏高,董事长、总经理、董事在第一大股东任职的情况较为严重。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只有8.5%,远远低于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的“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