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科技工作会议上演讲稿一、当前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最好的时候是2013年,达到7个。但是我跟大家讲,我们有3500多名教师,拥有同样教师数量的学校,进入学科最少的都有10个。真正的大成果不是一天两天能取得的,而是靠长期的积累。我们的每个学科以前有不少的成绩和亮点,现在的关键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此得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刚才大家听了报告,都感到很振奋,我们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刚才科朝同志都讲了,我就不再重复。这里主要讲讲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一,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太少。为什么要重视esi呢。因为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我们历史上最好的是2013年,进入的学科达到7个。但是我跟大家讲,我们有3500多名教师,拥有同样教师数量的学校,进入学科最少的都有10个。比如,山东大学有10个,华中科技大学有11个,隔壁的湖大只有1200多名教师,也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湖大的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全进去了,而我们只有化学进了前1%。而且在进入前1%的这些学科中,还有很多其他学科做了贡献。比如信息学院吴敏团队有几篇文章都很好,但这些文章并没有算进计算机学科,而是进了工程学科,有的还进了材料学科,因为esi论文收录是根据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内涵。我们学校的7个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中,有4个是医学类,医学板块这两年特别是临床医学发展非常快,论文数量和引用数量都是呈指数级增长。但我们的其他传统优势学科,比如材料、冶金等,增长就显得平缓和微弱,在985高校里的排名在下降。工程学科相对好一点,但实际上在985高校的相对位置也在下降。剩下的就是化学,化学学科为其他学科做了很多贡献,比如说农学,最好的几篇论文是化学院的几个老师在日本工作时写的。第1页共10页esi不是评一年的,是评十年的,是根据十年间在相关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和引用率决定的排位。尽管我们不必对esi排名太在意,但还是要努力抓好这项工作。最近研究生院做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把不同学科的论文应该在哪发表、往哪些杂志上投、哪些杂志的影响力大一点、发展的趋势曲线是什么进行了分析,并形成文件后发到了各个学院。我们现在有几个学科是很有希望进前1%的,一是数学学科,现在离进esi前1%的概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点几了,再使一点劲就能进去。第二个是计算机科学,现在已达到百分之七十几,13年又发了不少好的论文,过一到两年已完全可进esi前1%。还有一个是分子生物与遗传学,也是百分之七十几。另外,还有社会科学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这四个学科只要我们稍微加一把劲、推一推,都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去的,我们努力争取在两三年内使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达到10到11个,就很不错了。第二,科研经费增长慢。去年我们的科研经费同比增长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跟前年基本持平。去年经费增长慢,主要是横向下降太厉害。大家现在总是说横向科研的总的形势不好。这是一条理由,但不是主要理由。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自身没有高度重视、没有积极地走出去。学校去年经费过200万的教授一共69人,总经费占了全校的40%,其中最多的近3000万。增长较多的资安院主要靠的是横向。在外面跑得多的教授,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粉冶院为什么每年拿项目、拿经费排第一呢。这与他们的老师经常在外面跑,积极联系和争取项目有很大关系。我们的黄伯云校长,已经将近七十了,每天晚上都还工作到十一二点,在外面出差是非常多。再有,伯云校长的学生范景莲教授,年前开车两千多公里,把一个重要的产品从长沙送到了北京去做测试。测试一做完,一年几千万经费就有了。他们身上有股子拼劲,值得我们学习。再比如,田红旗副校长的科研团队,这段时间在新疆做项目,几支队伍都在高铁沿线做测试。最近几天那里沙尘暴比较厉害,沙尘暴刮起来,基本上个把小时就看不到人了,每天只能测试一个小时,就这样,他们还在坚持工作。有一天沙尘暴特别大,把设备全给摧第2页共10页毁了,好在人没受伤,都撤出来了,的确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