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XX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一)项目背景2011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皖发改投资﹝2011﹞1180号),2011年总投资1543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预算10550万元,地方配套4881万元),支持全省51个县(市、区)(以下简称项目地区)1023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二)项目目标借助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通过县级综合卫生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县级平台)枢纽管理,建设涵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医保业务管理、绩效考核和综合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线处理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业务,建成动态互联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开放的健康门户网站,并与卫生、医保、物价和医改监测等系统有效衔接,以信息化支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服务水平。二、我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一)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并平稳运行2009年,全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系统建设采取省级统一标准设计、分级建设模式,借助vpn虚拟网络实现“纵向-2-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连接全省各级各类新农合第1页共11页定点医疗机构,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网络即时结报和就医“一卡通”。(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his建设实现全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100%定点村卫生室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实现全覆盖,通过配置的读卡器和标准接口实现了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新农合补偿、基本药物的信息化管理。(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通过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支持,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促进了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四)全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并进展顺利省卫生厅利用中央下拨《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资金,先于本项目启动了全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以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县级平台,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医疗保障及绩效考核在内的综合管理,全省105个县(市、区)计划建设92个县级平台。目前,一半以上的县级平台软件已经完成招标,所有县(市、区)均开展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硬件采购工作。所有县级平台均部署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ehr),部分县(市、区)已完成乡镇卫生院电子病历系统(以下简称emr)的招标采购和部署应用。此外,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3-三、建设原则(一)顶层设计、分级建设以省为单位顶层设计,以项目地区为单位分级建设。省级统一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系统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功能、硬件配置标准、安全保障标准、建设和验收标准等,各项目地区遵照全省统一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本项目的各项建设工作。第2页共11页(二)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县级平台软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his和emr等系统建设,要严格执行卫生部相关标准,省卫生厅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完善并下发本项目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补充规定。借助县级平台的中心枢纽管理,实现项目地区内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县级平台与上级平台(即市级平台或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三)整合资源、集中部署充分利用覆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vpn虚拟网络,整合已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对于各项目地区已建或在建的软硬件,如符合本项目建设规范标准,或经升级改造能达到本项目建设规范标准的,应继续保留应用。建立县域“私有云”,确保互联互通和高效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