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由均匀的电阻丝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导体框,垂直磁场放置,将AB两点接入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通电时,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若将AB边移走,则余下线框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A.B.C.D.【答案】C【解析】设每条边长为l,电阻为r,则电路为ACB电阻丝与AB电阻丝并联,ACB边的等效长度为l,等效电阻为2r,则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安培力公式可得:;移走AB后,电路中只有ACB电阻丝,则同理可得:,比较可得,故C正确。2.研究表明,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蜜蜂飞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位置关系呈8字型运动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位。某兴趣小组用带电粒子在如图所示的电场和磁场中模拟蜜蜂的8字形运动,即在y>0的空间中和y<0的空间内同时存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电场,上、下电场以x轴为分界线,在y轴左侧和图中竖直虚线MN右侧均无电场,但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的匀强磁场,MN与y轴的距离为2d.一重力不计的负电荷从y轴上的P(0,d)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子又以相同的速度回到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与磁场的比值为B.电场与磁场的比值为C.带电粒子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为D.带电粒子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为【答案】BD【解析】作出粒子运动的“8”字形轨迹如图所示,则有图可知,;;;联立得:;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由,得,则;由图可知粒子的运动周期为:,故BD正确。3.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体固定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用一轻质弹簧连接着,B的上端用一平行斜面的细线拴接在斜面上的固定装置上,斜面的倾角为,当升降机突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则此瞬时AB两物体的瞬时加速度为别为()A.、B.、C.、D.、【答案】C【解析】由于整个装置突然处于失重状态,根据完全失重状态的特点可知,AB两物体与斜面体之间的弹力会突然消失,而弹簧在这一瞬间,长度不会立即变化,故此时弹簧对A物体的作用力不变,由平衡状态时的受力特点可知,A受到弹簧的作用力大小为,由于失重时A物体本身重力不变,故在此瞬间,A同时受到弹簧的弹力()和重力作用,根据力的合成特点可知此二力的合力为,故其瞬时加速度为;而对B受力分析可知,完全失重瞬间,B受到弹簧的作用总和细线的上弹力相等(此二力的合力为0),则此时B的合力就是其重力,所以B的瞬时加速度为,所以C正确。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与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连接,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的大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根弹簧的形变量总和均为△x,不计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则图中物块的加速度a等于()A.B.C.D.【答案】A【解析】设两弹簧的形变量分别为x1和x2,依题意有k1x1=k2x2,△x=x1+x2故x1=,x2=,由牛顿第二定律:k1x1=k2x2=Ma,故a=,A选项正确。5.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12月6日“嫦娥三号”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00公里环月轨道,12月10日成功变轨到近月点为15公里的椭圆轨道,12月14日从15公里高度降至月球表面成功实现登月。则关于“嫦娥三号”登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由地月转移轨道需要减速才能进入100公里环月轨道B.“嫦娥三号”在近月点为15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各点的速度都大于其在100公里圆轨道上的速度C.“嫦娥三号”在100公里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其在近月点为15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D.从15公里高度降至月球表面过程中,“嫦娥三号”处于失重状态【答案】A【解析】“嫦娥三号”由地月转移轨道实施近月制动才能进入100公里环月圆轨道上,A正确;由卫星变轨条件可知近月点为15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远月点的速度小于圆轨道上的速度;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嫦娥三号”在100公里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其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C正确;从15公里高度降至月球表面过程“嫦娥三号”需要减速下降,处于超重状态,D错误。6.边长为l的光滑正方形线圈置于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上有竖直向下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线框左边接一电阻R(体积可忽略),右端接一电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