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关键词:帮会/帮会文化/有组织犯罪/江湖义气李锡海(1943-),男,山东莱州人,山东警察学院教授,中国犯罪学会犯罪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学。我国犯罪学界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有组织犯罪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总的来看,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显得不够。实际上,有组织犯罪同其他犯罪一样,其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加强研究,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这种犯罪。我国著名犯罪学家严景耀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对社会犯罪,“只要考虑到发生行动的社会的文化传统,就能得到理解和解释”,“中国的犯罪只能以中国的文化来解释”。[1]笔者认为,用中国的文化来解释有组织犯罪,就不能不考察帮会文化及其与有组织犯罪的关系。一、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内涵帮会,或秘密结社,是指那些按秘密宗旨或教义进行地下活动的下层民间团体。这种民间团体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可以说,拉帮结派,入会结社,自古就有,而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帮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非法性。帮会所奉行的秘密宗旨或教义,一般都对抗官方意志,活动方式不受官方约束,因而为法律所禁止,只能以非法的形式存在。二是神秘性。帮会都有自己的入会仪式、联络方法和赏罚规章,因而使其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保密性,其特有的隐语、标志、口号及传授方式等,难为一般人所识破。帮会所选择的崇拜偶像,来自宗教、神话乃至传说中的英雄豪杰,加之一般都有开山立堂、结盟拜会的宗教迷信形式,因而使人感到神秘莫测。三是反社会性。帮会的基本成员大多为破产农民、城市平民、手工业者、商贩、运夫、水手乃至僧道医卜、散兵游勇等,这些人抱成一团,相依为命,具有互助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们良莠混杂,不少人桀骜不驯,因而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2]帮会的异端思想和非法活动,对政府统治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历代政府莫不从法律上加以禁止,从军事上加以镇压。几乎所有的帮会,为维持其生存,除了进行一些经营活动外,都呼朋引类,盗窃劫掠,欺行霸市,直至杀人越货。可见,帮会的存在,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切不可认为他与统治阶级作对,就将其积极作用捧上天。由于各种原因,帮会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有人估计清代各种秘密结社不少于三四百种,且一向有“南会北教”之说。“会”,就是帮会或会党,以天地会为主体,活跃于福建、台湾、两广和长江流域一些省份,小刀会、三合会、仁义会、江潮会是天地会的分支派。“教”,是指教门,流行于北方各省,如白莲教、天理教、八卦教、义和拳、一贯道、大刀会、红枪会等。就其实质来讲,教门也是帮会,只不过宗教色彩更浓厚罢了。直到清末和民国,“南会北教”仍有很大的势力,洪帮、青帮当年在上海的“威风”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帮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是因为其生成的社会经济土壤很肥沃。自发农业周期性的破坏不仅造就了一定规模的流民、氓流,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破落贵族及下层不得意的知识分子。农业的破坏,还影响到手工业的破产。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无业游民和市井小儿,形成了帮会的人力资源。这些弃业流徒,四处游荡,饥寒贫苦,起以为盗贼。他们流窜在外,单独很难存在。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为了能生存下去,便结成群体,成为一种社会势力,遇到天灾人祸,就很快繁衍起来。各种帮会,都以地缘关系、同业关系为联络手段,以异姓结拜的方式形成队伍,以跪天拜地的盟誓仪式强化内聚力。反映帮会特有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行为准则、伦理关系、帮内规矩、价值观念的文化,就是帮会文化。它是帮会入会仪式、入会誓词、活动隐语暗号、歃血结盟、社交礼仪和帮会纪律及各种制度的综合,属亚文化范畴。帮会文化是帮会的价值依托和吸引力、凝聚力之所在,任何人加入帮会都是从认同帮会文化开始的,这与今天加入犯罪组织,从事有组织犯罪活动几乎是相同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社会”、“黑社会性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