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市提出并推动“数字北京”建设,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三大计划和“数字奥运”专项工程顺利实施,“数字北京”建设目标全面完成。近年来,我市信息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现已达到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城市的中上水平。“数字北京”建设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活动及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与国家的检验。实践证明,“数字北京”既是“人文北京”的弘扬手段,也是“科技北京”的时代特征,更是“绿色北京”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是覆盖首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已经成为首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城市管理创新的新动力,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新手段,政府服务改善的新途径,更是首都迈向现代化的新标志。当前,世界主要城市正向智慧城市阶段迈进。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北京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战略目标。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迈进,是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城市经济社会对信息化提出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北京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目标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是为“智慧北京”建设夯实基础最为关键的五年,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目录一、过去五年的精彩“网”事(一)一大工程铸就首都功能、城市运行新辉煌(二)二项主题展现政府履职、城市管理新风气(三)三点突破彰显北京制造、北京创造新品质(四)四条途径树立信息公开、公共服务新标杆(五)五个倍增呈现设施提升、应用普及新局面二、信息时代的战略选择(一)历史机遇(二)主要挑战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主要目标四、智能化经济转型(一)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培育信息化经济新业态,创造首都发展新增长点(三)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增强经济网络辐射能力(四)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绽放古都魅力五、网格化社会管理(一)推动市民卡普及,提高人口精准管理服务能力(二)完善适度普惠公共服务,营造便捷有序生活环境(三)推进政务系统顶层设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四)整合涉农信息化应用,夯实城乡一体化根基(五)深化各领域信息化交往,创造国际化生活环境六、精细化城市运行(一)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国内领先的“车联网”(二)部署资源网络全感知,夯实城市健康运行基础(三)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基础设施智能化管控七、数字化文化传承(一)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加强文化数字化交流(二)繁荣信息化文化,提升首都软实力(三)规范虚拟空间的交流秩序,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八、宽带化设施提升(一)建设高标准信息基础设施(二)创建全国最好、世界领先的无线城市(三)打造一流的信息枢纽城市(四)率先建设国内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五)升级改造全覆盖的政务网络九、未来五年的行动路径(一)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信息化发展法制环境(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信息化管理工作(三)加强标准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产业发展(四)统筹加强资金投入,引导社会投资(五)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民信息能力(六)推动区县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七)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城市安全屏障(八)滚动实施本规划,加强评估与检查一、过去五年的精彩“网”事过去五年是首都信息化惠及民众效果最好、信息产业创新最多、城市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度最高、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数字北京”成为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重要标志。(一)一大工程铸就首都功能、城市运行新辉煌。作为首都,北京紧紧抓住城市发展的重大契机,围绕重点需求,在城市安全运行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履行国家赋予北京“四个服务”功能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