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练测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鸡豚(tún)唱和(hé)熠熠(yì)芒刺在背(cì)B.拯救(zhěng)储备(chǔ)雾霭(ǎi)无边无垠(yín)C.充裕(yù)牟取(móu)着落(zhuó)周道如砥(zhī)D.磐石(pán)悲怆(cāng)荣膺(yīng)箪食壶浆(d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终于盼来了今年的第一场瑞雪,这场雪给人们带了吉详,带来了春的希望。B.秋日我端坐在家中的窗前,静静地守望着冬的到来。有人喜欢春天的风和日丽,有人喜欢夏天的酣畅淋沥,有人喜欢秋日的累累硕果,而我却深深地迷恋着冬天。C.春夏之交的北海是花的世界。我从西南门步入北海公园,眼前一亮,美景扑面而来,耳边的燥音骤然消失。D.清水其实本无骨,白雪嫣然自成花。飘飘情怀笼四野,片片情寄凡人家。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迁居北京西郊后,曹雪芹在艰难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B.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C.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因而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D.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所谓“漫谈”,就是随便谈一谈。B.写诗要讲究平仄,所谓“平”就是平声,所谓“仄”,就是上去入三声。C.闻一多先生在《妇女解放问题》一文中说:“女字和奴字,在古代不但声音一样,意义也相同,本来是一个字,只是有时多加了一只手(指奴字中的“又”),牵着女而已。”D.“白”对“黄”,颜色词对颜色词,“日”对“河”,名物词对名物词,“依”对“入”,动词对动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凌寒傲霜的菊花简洁得只有精神。桃花却是大俗大雅,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B.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C.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D.近几年,形形色色的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春节过后农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大肆编造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钱财之时。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诗经》中有“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连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