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学习内容】1.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包括4个部门:农(种植业)、林(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牧(饲养牲畜)、渔(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2)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就是农业生产活动。(3)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4)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热、降水、大气、温差等)、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历史经验等。(5)比较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农业的差异。泰国:是种植业。景观上是水田。区位因素有,气候--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产量高;饮食偏好(当地有吃大米的习惯)。澳大利亚:是畜牧业(养羊)。景观是牧场。区位因素有,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草场面积大;草场地下水丰富,提供牲畜饮水;有悠久的牧羊历史;牲畜品种优良;机械化水平高,技术先进;国家政策支持;海运发达;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有科学的管理经验。(6)水稻的生长习性: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有双季稻、三季稻。多分布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等。(7)水稻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的原因。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这些气候区均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高温季节虽然光热条件优越,但是由于该季节降水较少,水稻缺少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地中海气候区不适合种植水稻。(8)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农业特点:立体农业,即“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自然环境: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土壤-----红壤,土质黏重,有酸性;水源-----水塘较多,提供灌溉水源;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石漠化等。农业发展方向:a、丘陵山区,已引起水土流失,故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b、缓坡及地势平缓的谷地,土层较深厚,不易水土流失,故适宜发展耕作业;c、地势低洼地带,容易积水出现洪涝,故适宜发展鱼塘养鱼(渔业)。农业发展优点:利用不同地形条件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农林牧渔结合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三个效益,即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千烟洲地区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地形。(9)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主导因素(举例)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热量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水源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地形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市场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技术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的原因。原因:改革开放的政策;农产品产值大小(花卉的收益更高);市场需求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鲜花消费需求量增大。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土地价格上涨;交通条件改善,等等。(2)环地中海农业的变迁(略)(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相对变化较快;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最具活力,变化较快。举例1:建造温室大棚,改善了气候要素中的热量(气温)条件。举例2:通过在缓坡地带修筑梯田,把坡地改造为平地,改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