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与区域定位[增分强化练]一、选择题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十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斯喀彻温省北界上M和N两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若M、N图上距离为7.4cm,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图中比例尺为()A.1∶250000B.C.七十五万分之一D.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74km2.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可知萨斯喀彻温省()A.理论上位于西六区B.面积超过68万km2C.各地遍布常绿阔叶林D.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M、N两点位于萨斯喀彻温省北界上,即位于北纬60°纬线上,而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经度相差1°,所以M、N两地的实际距离约55千米,而图上距离为7.4厘米,则计算可得,该图的比例尺为七十五万分之一,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萨斯喀彻温省位于西经102°~110°之间,应当位于西七区,A错。该省南北长约1221千米,东西长约440千米,计算可知,该省的面积约53.7万平方千米,B错。根据世界自然带分布,萨斯喀彻温省应为亚寒带针叶林,C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对。故选D。答案:1.C2.D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甲地处湖心岛,1~6为地质勘探队采集的样本岩石序列,其中1、3、4、6与2、5分别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且前者比后者形成较早,现旅游规划部门欲连接点2~5,修建玻璃栈桥。读图,回答3~4题。3.湖心岛的最高点可能是()A.675米B.650米C.625米D.600米4.下列关于该区域旅游开发思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陡崖处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观赏瀑布效果较好B.陡崖处进行雕刻题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为宜C.湖心岛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可建大型游乐设施D.行走于玻璃栈桥上无法观看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湖心岛海拔最低处约为500米,最高点的海拔应当在600~65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C。第4题,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A对。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在100~200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B对。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C对。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D错,故选D。答案:3.C4.D灵渠,古称秦凿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垄高水位,蓄水通航,设陡距离近的约60米,远的2千米。水涵,设于堤内,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读灵渠示意图,回答5~7题。5.图中从小天平将湘江水引入南渠又在泄水天平回到湘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能反映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B.回补湘江水量C.灌溉南渠与湘江之间小部分农田D.主要防止南渠泥沙淤积问题6.灵渠北渠和湘江同向流动,很多人觉得北渠完全可以不修,直接利用湘江古河道,对其功能解释合理的是()A.主要是为了灌溉北渠周围的大部分农田而修建B.中国古代为讲究对称性而修建,反映中国古代工程设计中的艺术灵感C.降低坡度,减缓流速,利于行船D.战时备用通道,防止湘江航道太繁忙而修建7.图中北陡与湾陡之间的坡度变化为K,湾陡与晒禾陡之间坡度变化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K=TB.K<TC.K>TD.无法判断解析: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泄水天平泄水说明是为了解决进水太多的问题。如进水稳定,就不需要这个设施,说明河流进水变化大,而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A正确;如果进去的水又调出来回补湘江,不如不调,B错;通过材料可知,如果为灌溉农田,则当时应该叫水涵,C错;泥沙淤积应该在引水之前治理最好,从图中看应该在小天平以下,D错。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的功能,灵渠初期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输,当时修建要解决军需运输,A、B错;由于湘江故道比较直,坡度大,当时逆水行舟很困难,为了降低坡度,就通过延长里程,减缓流速,达到逆流运输目的。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坡度变化。根据材料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垄高水位,蓄水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