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1.(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解析:选C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故C项正确。(2014.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2.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解析:选D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选B根据图中等压面P2在38°N高空向上凸,可以推断出38°N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为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甲地向38°N方向运动,再结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可判断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南风。(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4~5题。4.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5.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解析:4.B5.C第4题,该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其东西部均为平原地形;冬季降雪量东西部地区相差不大;纬度相同,光照条件也相差不大;图示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低于东部地区,故积雪量大、积雪深度大。第5题,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该地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最可能是城区。(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6.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及空气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雾霾天气一般在静风或无风、大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图①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种情况下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雾霾最容易扩散。(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7.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选B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2013.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8~10题。8.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选B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