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1“互联网+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深圳市××××××××××有限公司2018年9月17日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21系统概述1.1建设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而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河湖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河湖管理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类事件、部件,上下游、左右岸、多层级、多区域和不同行业。传统的河湖管理存在问题发现不及时、管理对象不清、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协调成本高、数据缺乏等问题。河湖环境污染表象在河里,但问题根源在岸上,从根本上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属地政府的环境管理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体制机制。为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动员全社会参与水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水生态安全,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河长制”就应运而生。1.2建设目标河长制河湖管理机制主要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全社会维护河道水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结合河道管理和河长制实际特点,以河长任务为核心、以河湖管理的精细化为重点,以社会化参与为补充,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GIS技术,采用互联网+思维,建立“河长制”信息系统及运行机制,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功能结构模块化,业务处理智能化”。1.3建设内容1)河长业务管理系统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3河长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支撑河长对区域河湖管理运行状态的掌握与管理。系统涵盖河长综合信息服务、工作任务、监督考核、巡河管理、河长通讯录、统计分析、河湖档案这七大主要业务功能,为河长制河湖管护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决策依据和辅助参考。2)河长巡河子系统河长移动端应用系统集巡查、监督、指挥功能于一体,支持河长及巡查人员两类角色。巡查人员作为河湖网格化管理中的单元网格责任人,将负责处理和核实事件信息,需要准确及时地上报问题、核实问题。巡查人员可利用巡河通方便地按分派的任务巡河以及上报和核实反馈涉河案件,主要包括我的任务、事件上报、核实反馈、地图定位、巡河功能和通讯录等主要功能。3)全民河长应用全民河长应用子系统主要面向公众进行河湖信息公开、案件公示与投诉接收。通过公众通的建设,将群防群治工作落到实处,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参与河湖管理的平台。2总体设计2.1设计原则2.1.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遵循统一部署,规划先行,加强对河长业务平台的全局性调控,统筹平台建设,实现以部门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的转变,建立完善各级河长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协调发展机制。2.1.2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河长应用,注重河长业务平台应用成效,有效提高河长河长制信息化解决方案4业务平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数据与数据、技术与应用、应用与机制体制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河长管理系统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2.1.3数据准确、灵活扩展要求所设计的河长业务平台,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变化和进步的要求。在数据汇集复制平台上要能适应多种多样的需求变更,如表结构变更需求、磁盘资源请求等,在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中也要能适应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多种多样的处理要求。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2.1.4服务驱动、共建共享数据即服务,通过服务驱动,共建共享,建设数据服务长效机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成效;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集中与分散、建设与应用的关系。2.1.5统一标准、安全可控健全河长业务平台发展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确保河长业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的规范性和开放性。合理把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