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硕博连读“1+4”实施方案(试行)武汉大学硕博连读“1+4”实施方案(试行)一、基本思路实行硕博连读1+4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博士生的研究水平。当前,博士教育的质量问题和结构问题都很突出。结构问题主要在于专业博士生比例小。对博士的新增需求更多地来自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等实践领域,特别是大型高科技企业。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要求企业拥有强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学术型博士难以适应应用领域的职业需要。质量问题主要在于博士毕业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广度不足,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专业博士的培养方案还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我国已经实行了较长时间的硕博连读方案主要是2+3方案。一般是缩短硕士教育学制,免除硕士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总学制为5年。这种模式减少了科研训练的时间,往往造成硕博连读生的科研能力降低和科研兴趣减少。同时,总课程也减少了,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宽度和系统性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博士教育的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针对硕博连读2+3方案存在的问题,我们实行硕博连读1+4方案。基本思路是:第一,将30-50%的博士指标用于硕博连读,使硕博连读作为一种主要学制,而不仅仅是一种补充;第二,在第一学年整合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后四年强化研究训练,将两个阶段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培养方案,着力优化博士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明确区分学术博士(phd)与专业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实行分类培养,利用1+4方案整合两个教育层次时间资源的优势,探索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特别是专业博士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研究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专业博士按照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职业实践的要求培养,按学科分别授予相应的专业博士学位,如临床医学博士、工程博士、法学博士、管理博士、教育博士等等。第1页共9页二、学生与导师的遴选(一)学生的遴选博士生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包括广博、专深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研究素养(如洞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研究能力(如选题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验证假说的能力等)。研究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赋和长期教育训练,淘汰没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对保障博士教育质量十分重要。硕博连读生需要经过一年的考察和两次遴选,才能成为正式的博士研究生。第一次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二次为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遴选硕博连读生应加强对应试者的课题设计能力、思维水平、研究方法与手段的掌握情况、文献检索与综述的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考察。1.初试与复试并重,改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1+4硕博连读方案中,学生在录取时就获得了硕博连读资格。因此,硕士考试阶段就应该着眼博士学习的需要,严格甄别和遴选。除入学考试成绩以外,还应通过面试,考察和评价考生的教育背景、大学课程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量化后加权统计,计入面试成绩,并与初试成绩进行加权统计,计算最后的成绩,作为录取的依据。2.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第三学期末进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目的在于进一步遴选有研究能力的博士生,淘汰一部分专业知识不扎实或学术水平低、学术潜力不大的学生。考试方式为做一个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应有助于研究生在此基础上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应系统收集和整理某个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就该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对在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设想。凡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正式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作为当年正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下一学期正式入学。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有一到两次补考机会,未通过者可以第2页共9页文献综述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申请硕士学位。24.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教育方案,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如研究生提出退出硕博连读,或者硕博连读项目负责人认为该生已经不符合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在办理手续后,按硕士生培养方案,完成学校规定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