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5页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王一呜2010-12-31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改变,但支撑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潜在增长率是指一个经济体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在资源约束条件与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随之变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潜在增长水平将逐步下调,有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次高速增长时期”。关键词: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在增速,发展方式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在全球位势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也一直高于国际组织最乐观的预期。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2020》预计,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将从1985-1995年的9.8%降低至2001-2010年的6.9%。但事实上,中国2001-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7%。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三次大的上升期(图1),特别是2001-2007年第三轮上升期持续了7年,经济增速从2001年的8.3%稳步上升到2007年的14.2%。这一轮上升期持续时间之长、运行之平稳,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今年有望超过日本。按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计算,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700美元,即将由中低收入国家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2009年的出口额达到12016.6亿美元,超过德国746亿美元,成第2页共25页第1页共2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5页为第一大出口国。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8.5%,贸易总量占全球近10%。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明显提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图1:1979-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10》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既有“东亚模式”的一般特征,包括拥有以世界最大规模人口为基础的低成本劳动力充分供给,“人口红利”形成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重视基础教育和宏观经济稳定等,也有许多特有的条件和特征,如渐进改革和增量改革模式,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革命”,大规模工业化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城镇化带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积极有效地参与发展进程等。过去30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较少、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起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多样化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深度第3页共25页第2页共2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5页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全球贸易出现多年来罕见的大幅下降。同样,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经济增速大幅下滑。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成功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扩大投资需求,刺激消费需求,促进工业生产回升,缓解就业压力,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速依然达到9.6%和9.1%,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没有因外部冲击而发生大的波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国经济大幅下滑,从表层上说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回落,并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但深层原因主要是依靠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的结果,这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不平衡,投资和消费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