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新农村加快工作要点一、加强经济产业发展(一)构建农民高收入产业结构框架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和信心,下大力气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搭建8000元以上农民人均高收入产业结构框架。其中:种植业1000元以上、林果业4000元以上、畜牧业1000元以上、非农收入(包括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2000元以上,力争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二)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按照矮化、密植、早实模式,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十一五”末,红枣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有效株数1600万株,人均400株。加强1—3年新植红枣质量管理,确保成活率达到90%以上,3年以上红枣亩产干枣达到180公斤。强化杏等果树的管理,7年以上杏树亩产达到700公斤。(三)巩固和发展粮棉基础产业加大物化投入,狠抓生产管理,积极推行良种良法,精耕细作,大力发展小麦千斤田,扩大复种指数,建设一批高产示范吨粮田。继续抓好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努力消灭籽棉单产300公斤以下次宜棉田,大力实施籽棉单产400公斤以上的高产攻关。(四)做优做强畜牧业以推动柯坪羊肉品牌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发展高效畜牧业,加大以肉羊改良为主的品种改良力度。全面落实合同防疫的各项措施,动物防疫密度达到100%。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工程,实现草场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户。(五)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工程继续把节水滴灌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加快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力争今年4月底以前启动苏巴什灌区5万亩自压滴灌项目的一期工程。阿恰和启浪灌区要大力发展有压滴灌,年内新增滴灌面积1.5万亩以上,使全县节水滴灌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0%),力争“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基第1页共4页本农田高效节水。同时,要加强滴灌运行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滴灌系统运行正常。二、加强劳动力培训工作(一)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形成合力,对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滴灌管理、林果业发展的技术员,力争达到县有技术专家组,乡有技术服务站,村有技术服务队,户有技术明白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双语”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通过培训和转移,切实增加非农收入(工资性收入),力争使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20%以上,人均劳务增收占到人均增收的45%以上。(二)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精品工程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方针,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精”的柯坪特色产业,实现特色农产品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打响柯坪红枣、杏、羊肉、卡玛古、羊毛、驼绒等品牌。(三)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加快庭院改造,发展庭院养殖,大力推广庭院高密红枣种植,提高农民庭院收入的比重。在有条件的家庭开展“农家乐”经营服务和特色手工艺制作,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三、加强集体经济建设(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加强和规范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努力消灭空壳村。(二)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建立和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和扶贫工作例会制度,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各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在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上给予项目或资金支持。积极引导贫困农民转变观念,不等不靠,用科技和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三)狠抓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第2页共4页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导的原则,全面编制村庄的产业发展、技术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事业等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村、示范小区、示范户。四、加强环境卫生工作(一)积极发展人工生态绿洲建设完成柯玛经济林改造工程,逐年开展314国道、309省道XX县区乡公路两侧的道路绿化、规范防护林网建设工程,实施防沙治沙封禁区建设工程,继续加大哈拉坤和亚依地等天然林地管护力度,在绿州外围建绿州。(二)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以“五清五改五通”为突破口,加快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农村主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