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稿)在首届和谐城市论坛上的发言(9月19日)创建和谐城市推动科学发展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2008年9月19日)xx位于XX省南部,1988年撤县设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道)、122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65万,是XX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是7300年前“北辛文化”的发源地,“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名士辈出,人文荟萃,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墨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思想博大精深,他倡导的以“爱无差等”为核心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主张,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最早、最原始的理论依据,与和谐城市建设伟大战略构想相吻合,是构建和谐社会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xx市作为墨子故里,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创建和谐城市,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4.1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31%。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23.1亿元,增长17.6%;1—-1企业达到360家,其中大型超市7家;各类市场发展到189处,其中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市场达到7处。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打造北部山水文化游、西部湿地温泉游、中南部历史文化游“三大旅游板块”,国家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5处,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滨湖湿地公园是XX省首家、全国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实施“强镇兴村富民”工程,促进城乡统第1页共4页筹协调发展。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97元,增长9.8%。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全市83.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02公斤,总产41.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3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60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现代养殖小区发展到434处,被列为“全国出口肉鸡标准化示范区”。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XX县区(市)”。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3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马河水库除险加固、南四湖湖东堤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大了土地复垦力度,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先后在14个镇街建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平台,创造了土地流转“xx模式”,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47-3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六城同创”活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委托中国规划设计院修编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面积达到169.5平方公里。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新建、升级改造了40余条XX县区道路,解放路高架桥、木石公铁立交桥两座上跨式立交桥开工建设;投资2.1亿元的天然气利用工程投入使用;新长途汽车站建成投入运营,建设规模和运营能力均居全省县级第一位。今年计划实施的总投资150亿元的120个城市建设项目,1—8月份已开工建设107个,完成投资23.2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2.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4.5%。高效能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形象和品位全面提升,荣获“XX省人居环境奖”。二、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第2页共4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蓝天绿地”的观念,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2007年先后对63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限产降耗,对11家水泥企业的16条机立窑生产线进行了关停拆除,实施投资过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