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認識NLP(下)TQA:練友梅小姐NLP來自modeling的過程NLPNLPNLPNLPNLPNLP任何一套方法都有它的起源與背景,從這些歷史背景可以掌握到這套方法的精神與重點。在談實用有效的NLP(Neuro-LinquisticProgramming)思考模式之前,想說明NLP是怎麼來的。NLP的起源於1970年代,參見圖1NLP發展過程示意圖,當時有兩位對心理治療很感興趣年輕人分別是語言學教授Dr.JohnGrinder,及電腦科學家RichardBandler,請教他們兩人的老師-溝通大師GregoryBateson,告知老師他們兩人的興趣,結果Bateson就介紹給他們找當時心理治療的幾位大師,包括催眠大師MiltonH.Erickson,家族治療大師Virginia及完型治療大師FritzPearls等。Grinder&Bandler長時間觀察幾位大師們,包括GregoryBateson,他們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即能夠成功有效地溝通或協助個案,達到所想要的改變。Grinder&Bandler將他們觀察到(看到、聽到、感覺到)的結果及歸納出來的思維及想法,有系統的整理下來,並將看到(V)、聽到(A)及感覺到(K)的順序排列出來,如同寫電腦程式(programming)一般,目的在可以重複大師們的方法與步驟。其後兩人將歸納整理出來的方法步驟,試用(驗證)在身邊的人身上,結果顯示效果很好。採用兩人觀察、解析出來的步驟及方法,在2~3月內,即可達到傳統心理分析可能要花上2~3年才能達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學習的。而學習NLP的人,不少將之用於個人溝通能力的提昇,以及個人或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調整、諮商與治療,也的確發揮不錯的效果。從NLP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其實它是一套探討個人經驗與行為的一門科學,是一種模式化(modeling)的方法。其後陸續有人採用這套方法,觀察各行各業成功的人士,包括在企業界、教學、學習、…等方面,萃取出這些成功人士的行為、想法與經驗等,如果想要見賢思齊,可以學習他們所採用的策略(programming)。NLP的modeling過程,其實是將內隱性知識(內在運作/思考)外顯化的典範,要做隱性知識的萃取,NLP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方法。下面介紹NLP專家們,從成功/專業人士萃取發展出來,幾種實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從中體會NLPmodeling(模式化)的結果。(1)NLP基本改變模式NLP基本改變模式如圖2所示。當想要有所改變(個人、部門、組織),或想要完成一件工作(如:計畫),或內在被某些事情卡住時,可以試試NLP的基本改變模式。NLP基本改變模式的應用,首先從“現狀”開始想:「想要做什麼樣的改變?」,接著想“期望狀態”(目標),在設定目標時,需要檢視目標是否符合下列這些有效目標的條件:肯定語句具主控權客觀具體可達成具正向功能。之後要認真地想目標的“驗證標準”,也就是“如何知道已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目標?”,接著做“整體性的考量”,思考:「當目標達成時,那些人、事、物會受到影響?會有反對的意見嗎?」。期望狀態想清楚之後,開始想:「有那些資源可以用來達成所想要的?」,最後再想想:「有那些干擾存在?」,也就是一般說的:「路上還有那些擋路的石頭?」,這些干擾包括:“不願意”,“不能,不知如何去做?”以及“不值得,不給自己機會”等。所有該想的都想過,知道該往那裡去,也知道如何去,只要採取行動,達成所想要的改變將指日可待。(2)NLP框中框NLP框中框如圖3所示,包括了建立關係蒐集資料(設定結果)整體性考量技巧/方法。框中框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互動、溝通及交流,循序漸進的結構,像剝洋蔥一樣,先外層再裡層。想要對方接納自己所提的意見或建議,不論是主管對部屬、客戶、同事、朋友,乃至於師生、親子之間的互動,NLP框中框都是很有效的模式,也就是一切從建立關係開始。NLP所談的關係是利用傾聽、用適合對方的語詞,所建立的良好溝通關係,有了良好的溝通關係之後,才可能蒐集到對方的資訊,瞭解對方想要或需要的,接著作整體性的考量,最後才提出意見或建議方法。在個人溝通經驗中,框中框提供了很好的提醒,每當溝通不順,事情達不到所想要的結果時,想到NLP框中框,會讓自己多一份的耐心,花點時間回到建立關係上,原先的困境多可迎刃而解。這樣的經驗多了,讓自己由不屑於建立關係,變成會留意關係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