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小型露天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一、概述(一)矿山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1、矿山名称、隶属关系。2、开发方案编制任务的来源、目的。简述编制任务来源。简述编制目的。新建矿山为办理采矿许可证及开采监管提供依据;生产矿山因扩层扩界、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整合、采矿系统发生较大变化、采矿方法发生变更、增加或变更开采矿种,或有其它原因需要变更矿山建设方案,为延续、变更采矿证及开采监管提供依据。3、矿山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4、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5、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二)编制依据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文件名称;列出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文件名称,1如。有相应勘查资格的地勘单位按现行规范和规定编制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石加工利用实验报告、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划定XX县区范围批复、设计委托书等资料文件。对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采场开采现状平面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第1页共8页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一)该矿产在本地区及周边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2、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二)产品价格分析1、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矿产品价格现状。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三、矿产资源概况(一)XX县区总体概况1、XX县区总体规划情况。2、XX县区矿产资源概况。3、该设计与XX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二)该设计矿山的资源概况1、XX县区地质、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4、对资源储量报告的评述。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一)开采方案1、开采范围、设计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的确定①开采范围确定限定在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XX县区范围内,确定设计的开采范围(包括平面范围和开采深度范围)。确定设计开采范围时,应根据地面地形、建(构)筑物情况等,核对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XX县区范围是否需要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应提出调整的建议和说明需要调整的理由。②设计开采境界内圈定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的确定根据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提交并经县、市国土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可或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储量,按国土资源部门划定或批准的XX县区范围,核查XX县区范围内保有的资源储量。在XX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基础上,按确定的开拓方案和边坡要素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后,计算设计圈定资源储量、剥离量、平均剥第2页共8页采比。在设计圈定资源储量的基础上,按设计确定的开采回采率,计算实际可采出的资源储量。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根据露天采场可布置的工作面个数及工作线长度,论述本矿山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万m3/a)。在经过生产能力验证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规模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等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确定的生产规模要大于、等于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生产规模。(2)产品方案3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或矿山建设条件,确定设计产品方案。3、矿床开采方式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开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1)根据XX县区地形条件和矿床赋存条件,同时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影响因素以及环保要求,提出开拓方式的技术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开拓方案和开拓系统。包括。确定露天顶部及底部标高、采场分层(或台段)高度及划分;确定露天公路开拓运输线路布置形式及其相关技术参数,或其它开拓方式开拓系统的布设形式及其相关技术参数等。(2)根据地表地形条件、外部运输道路条件以及采场总出入沟位置、生产工艺流程、内、外部运输道路联系等确定工业场地和设施布局。(二)防治水方案简要描述矿山水文地质条件、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