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UML建模刘志强黄树红高伟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摘要:状态检修是科学的设备检修方式,实施先进的检修管理、建立设备检修管理系统是状态检修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探讨了对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般过程和可行性,并以某300MW机组为例论述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UML建模过程。关键词: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统一建模语言(UML)管理信息系统1引言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检修体制是以故障检修、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体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检修体制目前正逐步向预知性的状态检修体制过渡。以故障检修、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曾经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它一般包括大修、小修、临修、定期维护等形式。在电厂设备管理中采用这种检修方式的优点在于保持供电的基本稳定性,人力、物力、资金安排的计划性,生产指挥者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这种检修体制下,一般大修间隔2~3年,小修间隔4~8个月,检修项目、工期安排和检修周期均由管理部门根据经验制定。但随着火电设备向高参数、大容量、复杂化发展,其安全经济运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维修投入大幅度上升。面对这个情况,现行检修体制日益明显暴露出所存在的缺陷,因此对设备实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和检修体制,无论从火电厂自身的利益还是从社会的要求出发,都是势在必行。状态检修是在设备状态监测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体制。所以,它是一种适应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全新的设备维修策略,根据我国国情,状态检修实际上是融故障检修、计划性检修、状态性检修、主动检修为一体的,具有最大的可靠性和最低的成本消耗的混合式优化检修体制。目前,在火电厂推行状态检修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延长定期检修间隔;减少定期检修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用系数;增加发电量;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检修费用;减少资金投入;改善电厂运行性能;提高火电企业经济效益。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体制,是一个涉及到技术、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管理问题。要实行状态检修,必须使设备检修管理工作标准化,正确完整的技术数据和技术管理是状态检修的基础。目前在电厂的设备检修工作管理中,由于设备的繁多和复杂,相对应的检修工作票、检修工艺卡的管理十分复杂,整个检修工作的过程管理也很复杂,大多数电厂都是单凭检修管理人员的脑力劳动和手工记录,这已经不能满足状态检修的要求。因此,结合全厂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状态检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行这一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本文论述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模工作,并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中采用了可视化建模的方法。大型信息管理系统建模是系统成败的关键,采用建模语言进行建模有利于系统的最后实施。本文采用的建模语言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统一建模语言(UML)。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仅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2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设备检修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体制,它的内容包括着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数据的综合管理、检修风险分析与决策、备品备件管理、具体检修过程的实施管理、相应设备管理政策的制订、对检修效果的评估、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机构设置等问题。而其中检修管理是是涉及到上述诸多问题的最主要管理工作。检修管理包括设备缺陷管理;检修工作票、工艺卡管理;检修计划管理;检修项目管理以及备品备件管理等。它可为整个状态检修过程提供完备的技术数据、检修依据和检修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因此,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实施对电厂实施状态检修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状态检修的要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应通过以下五个子系统来满足其需求。检修工作票、检修工艺卡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对设备的检修工作票集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