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前言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本着管理、监察、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依照纲要中《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参考提纲》编制自治区煤矿安全“十一五”规划。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受地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内蒙古煤矿监察局在“十一五”期间,将面对进一步扩大煤炭生产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素质,提高安全装备水平,以防止和减少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职工生命安全和“十一五”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煤炭工业是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开采起步较早,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全区乡镇和民营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装备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如不尽早扭转这种局面,势必影响自治区煤炭工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推动自治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满足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规划中对自治区的煤炭资源分布、赋存条件、开发利用格局、市场需求,以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煤矿安全“十一五”规划的落实,特别是规划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还需要做具体细致的工作。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水平低的状况将得到好转,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一、煤矿生产现状1.煤矿生产现状1.1煤炭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约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约1700公里,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现辖3盟9市,自西至东依次为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和预测的含煤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46%。在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7个旗县赋存煤炭资源。1.2煤炭资源分布及数量截止2003年底,全区煤炭资源地质远景储量为1.2万亿吨,煤炭地质保有储量223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3%,列全国第二位。全区亿吨级以上煤田28处,占全区煤炭资源储量的97.38%。其中:1~5亿吨煤田9处,6~10亿吨煤田2处,11~25亿吨煤田5处,26~50亿吨煤田3处,51~100亿吨煤田3处,101~200亿吨煤田3处,200亿吨以上特大型煤田3处。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我区煤炭品种较为齐全。按照煤炭变质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各煤种所占比例分别为:褐煤占44.3%;长焰煤占12.6%;不粘煤40.4%;气煤占0.4%;肥煤占0.1%;焦煤占0.78%;贫煤占0.07%;无烟煤占0.21%。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和锡林郭勒盟,不粘煤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炼焦煤主要分布在乌海市和包头地区,无烟煤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古拉本地区。1.3煤炭资源开发状况及布局截止2003年底,全区有煤矿1297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2处;国有地方煤矿94处;乡镇和民营煤矿1141处,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乌海市。根据自治区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全区煤炭工业布局重点建设7个大型煤炭基地。七大煤炭基地基本情况见表1。全区2003年煤炭产量15042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8100万吨,国有地方煤矿553万吨,乡镇和民营煤矿6389万吨。其中七大煤炭基地煤炭产量8326万吨。“十一五”末,七大煤炭基地规划生产能力达到56196万吨。七大煤炭基地基本情况表表1序号基地名称主要包括的煤田煤炭保有储量(亿吨)主要煤种现有生产能力(万吨)“十一五”末规划生产能力(万吨)1呼伦贝尔基地扎赉诺尔煤田陈旗煤田大雁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