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工委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摘要。新时代青少年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上参差不齐的信息消解着传统道德和伦理关系,不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工委的“五老”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具有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等优势,可以通过完善自身建设,拓展网络公共治理空间,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键词:青少年;关工委;思想道德;途径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qq、抖音、上网终端等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和支付交易和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青少年“机不离手”的现象已成趋势。互联网和新媒体在给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通过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消解着传统道德和伦理关系,而青少年普遍处于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殊阶段,意志力和判断力等都不够成熟,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易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而出现滑坡。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探析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挑战下,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关工委是在教育部党组织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部分在职同志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教育系统退休老同志,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对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青年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德教育,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工委作为一个群众性工作组织,主体是“五老”,工作的直面对象是青少年。“五老”是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他们不仅具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优势,他们光辉的人生事迹也是一种鲜活的教育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服和感染青少年去学习优秀的思想和品德[1]。第1页共5页一、完善机制,加强学习,提升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本领据国家网信办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XX年)》显示,20XX年数字中国建设成效明显,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络在青少年群体中呈全覆盖趋势。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老同志要发挥余热参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不断学习网络新媒体技术。首先,学习上有建树。“五老”作为离退休人员,他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受传统媒体的影响,他们阅读和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电视、报纸这些使用门槛较低的渠道,而对手机、电脑等需要一定操作技术的渠道接触的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和青少年的沟通,因而“五老”同志们可以自己主动看一些计算机基础相关的书籍,参加社区学习或培训班教学,并主动向年轻人询问怎么用手机和电脑,如怎样通过新闻和视频客户端获取新闻和娱乐,怎样利用手机地图出行,怎样利用网络支付来实现资金保管和网络购物,怎样用社交软件实现社会交往……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具体场景的展示,真正地用手机跟青少年沟通,加入他们的朋友圈和交际圈,通过关注青少年发表的言论和状态,随时、随地、随身地掌握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及时地扭转不健康或不正确的苗头。其次,工作上要全面。在领导班子、组织、制度、队伍、基础设施配备及后勤保障上都要有全面考虑。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首先要选择一个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影响力的能主持好日常工作的老领导,坚持“现职主导,离退主体”的组织原则,成立互联网和新媒体学习中心小组,在各级政府、高校和社区广泛建立老同志网络学习中心,改善电子设备,为老同志购买设备提供经济便利。同时,通过关工委自身平台,加强五老队伍建设,让老同志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建设一支懂网络、学习新科技能力强、热心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五老”队伍,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成熟的组织、合理的制度、热心的队伍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党政领导为主导,以老同志为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网络体系。此外,机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