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贵广铁路GGTJ3~4标段桥梁工程编号: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0年10月01日发布2010年10月01日实施新建贵广铁路路基工程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移动模架是一种原位现浇桥梁施工设备,该设备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模板开合、模架纵移、横移、支腿自移等功能,实现对混凝土箱梁原位现浇、逐孔成桥,具有操作简单、占用施工场地少、节约制架设备投资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特殊地形环境,如桥址两边是隧道、深山峡谷、江河或湖泊滩地、跨越交通线路等。移动模架作业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1)环境温度:-20℃~50℃;(2)环境风力:移动时≤6级,浇筑时≤8级,非工作时≤12级;(3)支承移动模架的桥墩基础必须平整,现场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及腐蚀性气体。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3.1移动模架进场拼装完成后,必须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和见证试机(含预压),确保各项操作功能正常,成套和各组件安全性能可靠以后,方可投入使用。3.2拼装必须由移动模架生产厂家作业或现场指导作业,严禁自行改装。3.3每套模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等资料,详细说明跨越能力、使用荷载、抗风能力等指标和操作技术要求。3.4制梁施工前必须对模架进行预压,预压方案应经设计单位验算复核,并报监理单位审批;预压施工验证模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后,编制预压总结,报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正式制梁。3.5首孔梁施工完毕,应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对施工组织、工程控制、成品质量等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以指导今后移动模架制梁作业。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2工艺程序每一孔梁为一个完整的施工作业单元,包括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支座和防水层施工。移动模架施工程序为:模架拼装及预压→底侧模调整、设置预拱度→支座及防震落梁垫板安装→底腹板钢筋绑扎、波纹管安装→内模安装→顶板钢筋绑扎→灌筑前检查→混凝土浇筑及养生→预应力施加→模架过孔→下一跨施工。4.2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墩柱施工时做好预埋件或预留孔的埋设作业。对于墩身上安装牛腿支架临时支撑点和锚固点的位置安装方式,在收到施工图纸后做出详细的施工设计方案报审以确保结构物安全。墩身施工时,在其两侧立面中心处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施工时采取措施确保预埋位置、尺寸准确。支撑托架转运后,模架过孔前根据要求封口,施工时通过主梁设置挂篮,凿毛预留孔表面混凝土,剔除松散颗粒,喷水润湿,采用半干硬性微膨胀混凝土土人工浇筑,分层砸实,收面平整。5.1.2场地平整,并确保临时拼装支架基础稳定。5.2施工工艺5.2.1模架构造下承式移动模架由主框架(含纵梁、导梁、横梁)、外模板、内模板、主支腿(前后两个)、前辅助支腿、中辅助支腿、后辅助支腿、电气及液压系统等八部分组成。模架整体结构如图5.2.1所示。1主框架总成主框架由两根平行的箱形断面纵梁及桁架式导梁组成,全长69m,高2.8m,宽1.5m(腹板中心距)。两根纵梁中心距11m,采用8根横梁连成框架结构,横梁中心分开,以便横向开合,纵向移动时通过墩台。横梁、纵梁、导梁各节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2外模及支撑系统外模包括底模、侧模及翼模,由6mm钢板和角钢焊接而成。通过可调支承系统支撑于主框架之上。底模从中间以螺栓连接,分开后可连同主框架一起横向开合。3内模系统32m箱梁内模纵向分为7块,内模板由顶模和侧模组成,侧模与顶模铰接,可旋转内收。通过水平和斜向丝杆支撑。内模通过液压移动车下降内收后,在箱梁内室纵向移动。4主支腿前后共两处,结构相同,由支撑托架和移动台车两部分组成。1)支撑托架及立柱支承于墩台承台上,分左右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