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质量整治专项方案一、治理目标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项目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混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4、加强工艺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6、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二、主要内容⑴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施工方案的技术规范内容编制不详细,全面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⑵施工工艺通病。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注、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⑶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太,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三、有关要求及主要措施1、施工管理要精细。施工单位应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推行集中拌合、工厂化预制,按标准流程进行施工。根据任务状况,对拌合设备、场区建设、材料存放等提出第1页共39页明确要求。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对混凝土的拌合方法、拌合时间、运输工具、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应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并严格落实到实际操作中。要特别重视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保证施工和易性,桥梁上部结构不得采用间断级配。严格控制施工级配,定出级配控制合格标准,施工单位要做到每天不少于两次对级配进行检查。开展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达标活动,所建试验室开始工作前应通过临时资质验收,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进行施工质量动态控制。2、.监理职责要强化。总监办已细化监理细则,规范抽检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从原材料质量检验、施工工艺操作、旁站、实体质量验收到技术资料记录与资料汇总整理等,制定详细计划。对承包人进行的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理,并分阶段形成总结报告。3、精细管理、保证效果。⑴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水泥、钢筋(钢铰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铰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原材料进场检验频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进场原材料数量、厂家、合格证(化验单)与进场后检验报告要一一对应,监理抽验要及时。钢铰线必须库存;钢筋露天存放必须严格有效覆盖,所有钢材必须放在高于原地面不小于40厘米高的支撑物上。集料存放场地必须硬化。原材料存放应种类、规格界限分明,标志清晰。⑵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外加剂应选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稳定、质保体系全面严格的厂家产品,进场后对外掺剂应按产品要求严格保管。外掺剂使用应第2页共39页按每盘混凝土用量人工称量分别包装使用,杜绝随用随称。⑶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全面、准确,没有配合比设计的混凝土不得使用,若配合比中的任一材料发生产地、厂家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验证后方可使用。配合比设计试配强度一般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特殊情况也不得大于1.5倍。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尽量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