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尤其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大批的青壮年外流潮中有不少的农村人才相继外出,留在农村的少数干部工作能力不足、思路不宽、方法不多等问题较为突出,人才匮乏、干部短缺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一、当前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全镇现有1个居委3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1000余人,村级干部26名,平均年龄43.5岁,年龄最大的58岁;村民小组干部50名中,平均年龄57.5岁,70岁以上的有3名,年龄最大的75岁。2.农村基层干部文化不高。在全部村组干部中,村级班子中有大学本科文化的干部7名,高中(中专)文化有12名,初中文化有7名;在村民小组干部中,高中(中专)文化有5名,初中文化有34名,小学文化11名。近70%的村组干部不懂电脑。3.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责任心不强。比如,少数村组干部在填写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林权证、土地证、房屋产权证时没有仔细核对,导致填报信息有误,损坏了村民的利益,从而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4.少数干部廉洁自律差。认为自己只是村社干部,自身权力和财力有限,不可能违纪违法,以致自律意识差。少数村社干部摆不正自己的公仆位置,看问题、办事情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有利则干,无利就推,遇到棘手问题,绕着弯子走,兜着圈子转。更有甚者,少数村社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私欲膨胀,主动介入属地项目或亲属介入集体事务等。5.基层干部待遇普遍较低。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基层干部的待遇比较低,远远不能与生活水第1页共4页平相适应。村(居)主要干部每月补贴1400元,平均每天46元,其他副职每月补贴1300元,平均每天39元;组干部每月300元,平均每天10元;村(居)干部几乎脱产上班,没有时间承担农活和家庭其他家务,一般情况下,光凭每天几十元钱保证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开支,有点捉襟见肘;组干部的补贴更是微乎其微,撑不起一个家。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不注重学习提高。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平时懒于学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及新的理论疏于研究,学历低,知识面窄,缺乏现代领导素质,靠经验办事,处理问题简单化,因而在执行政策方面,不能很好地理解经济规律,吃了败仗;在行政管理方面,不懂依法治村而习惯于命令手段,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方面,不懂疏导,常常造成摩擦,影响党群关系,在村中威信不高,不能整合村的各种资源发展农村各项事业。2.人才外流,能用的人不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带来了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全镇总人口2.1万人中近8000人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原籍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少年儿童。同时,由于对接班人的培养较为滞后,导致了农村干部总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领导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黄沙是一个自然农业区,长期以来按照现有的农业结构和自然发展规律,农业产量靠天帮忙,产值靠政策扶持(价格、惠农等),工业企业发展瓶颈多、带动力差,资源贫乏,服务行业小而全,农村就业压力大,导致农村经济增长徘徊不前。财政支出50%以上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才能勉强运转,经济发展滞后,给兴办公益事业和产业良性发展带来圈套阻力。4.基层干部选人用人门槛较低。在选拔农村干部时,选人用人路子比较窄。个别地方局限于小圈子、小团体、常见面的人,看得比较近,用人标准低,始终在原班人中转圈圈,以致出现在少数人中翻烧饼现象;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低,思想觉悟差,原则性不强,缺少工作方法,不尊重群众意愿,伤害群众感情,第2页共4页导致矛盾激化;一些地方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选人用传统观念、常规工作来衡量,不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来考量工作实绩和用人标准。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的对策只有把农村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