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该课程是成衣制作工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初学者,首先需要通过学习成衣制作基础这门课程来了解和掌握服装成衣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部分常用面辅料特点、工艺处理与加工技巧,掌握服装部件组合的缝制方法、步骤、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学生应能够了解成衣工艺发展史;掌握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和专业名词术语;掌握常用手针工艺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缝纫机的使用方法、技巧和日常保养;掌握常用的基础缝型工艺用途和操作技巧;各种口袋的缝制工艺等。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服装工艺的重要性,成衣工艺发展史及其特点。教学要求:成衣工艺加工方法的生产形态是不定形的,但它的生产过程及工序基本上是一致的,学生应掌握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及相关名词术语。教学重点: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相关名词术语。教学难点:什么是服装生产工序,服装生产工序的构成有哪些,如何来理解一些常用的服装名词术语。教学方法:面授,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作业安排:课后去图书馆查阅关于服装成衣工艺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成衣工艺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成衣工艺发展史与发展方向一、成衣工艺的影响因素成衣工艺作为服装生产的技术手段,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成衣工艺的发展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1、服装加工工具的进步从最原始的骨针、动物筋制成的线,发展到现在服装常见的加工工具和设备4000余种,出现了包括单缝机、链缝机、绷缝机、包缝机、刺绣机、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等缝纫机械,打褶机、拔裆机、粘衬机、各种部件熨烫机和成品熨烫机等熨烫机械,摊布机、电动裁布机、模板冲压机等裁切机械,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和柔性吊挂生产线系统等。成衣工艺也由原始的手工作业,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服装机械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成衣工艺的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简化和优化生产工艺。2、服装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服装材料的种类很多,有天然的动物纤维、植物纤维、矿物纤维和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各种纤维的混纺、交织的织物。新的风格的织物形态和新涂料的产生,推动各种湿热塑型工艺、粘接缝制工艺的发展,从而改进了部件的组合形式,促进新工艺的产生和旧工艺的改进,提高加工效率和制品质量,这里可以举一很常见的例子:粘合衬的运用,代替传统的布衬、麻衬、毛衬等,既简化了成衣工艺又提高了服装质量。3、服装品种发展和款式流行趋势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服装种类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上方面:(1)品种的增加,如一些特种职业服和防护服,这些服装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2)服装款式的增多,服装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柔性吊挂线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等生产方式的产生,正是这种需求的反应,相应地这些系统也促进了新工艺的产生,旧工艺的改善。二、成衣工艺技术发展的方向1、服装机械设备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尽量减少生产和过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仓储管理、产品配送及企业管理,促使成衣工业向高效率、高质量发展。2、成衣生产过程实现程序化生产,使整个成衣制品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由原来的每人单独做一件改为流水线生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降低,而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3、采用纺织工业、服饰工业及现代最新技术成果,开发适应新材料的合理而科学的成衣技术,发展无缝缝制、成形立体编织等。“一步法”、“非缝纫”。三、我国服装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我国的成衣工艺历史比较久,但发展也很缓慢,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停留在个体制作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形态,现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国外的服装生产已经过机械化生产的六十年代、自动化生产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化生产的八十年代到计算机网络化生产的九十年代。我国现有的服装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