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创建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新路子自评报告市审计局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和省、市政府投入巨大财力,启动大量政府投资项目,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百姓的高度关注。如何按照温总理要求,改变传统审计事后监督的常规做法,积极探索并有效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切实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是国家审计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创新课题。一、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建设领域的问题和损失出现高发态势。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堪忧,各种建设和管理风险逐步增加,主要体现如下:决策风险---“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以及决策失误等问题,不仅违反国家政策,影响各级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而且带来损失浪费,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资金风险---挤占、截留、挪用、滞留甚至欺诈和舞弊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高估冒算、“三超”的损失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不仅直接降低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而且容易增加政府负担,引发地方财政风险。质量风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违法转分包,忽视安全、缺乏论证等造成的“豆腐渣”工程,不仅带来重大损失浪费问题,而且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廉政风险---仅从杭州市2009年上半年查处的多件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案件看,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违规招投标、违规审批、勾结串标等问题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损失和干部损失,而且直接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针对上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传统“秋后算账”式的审计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迫切需要,不能对在建的大量政府投资项目发挥及时的风险控制作用。因此,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创新理念和审计模式,前移审计“关口”,实现全程跟踪,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识别、揭露并抵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实现“不等亡羊先补牢”,为政府投资项目保驾护航。二、实现政府投资项目“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1.探索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跟踪审计新模式。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通过“风险控制”为导向的跟踪审计,能够随时发现并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监督各参建部门的经济行为,改进和完善建设管理工作,从而有效防范决策风险、资金风险、质量风险和廉政风险,促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高效运行,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风险控制”跟踪审计与其他审计模式的特点比较模式内容传统事后审计现行跟踪审计“风险控制”跟踪审计审计时间竣工以后做一次性审计。时效性较差。根据造价控制的需要介入。时效性较好。从项目启动时就提前介入,并根据项目生命周期进行多次审计。时效性更好。审计方式主要依赖竣工资料。资料的真实程度容易引发审计风险。依赖竣工资料程度减低,现场取证机会增加。更加注重现场勘察和检查,并直接取证。审计事实与客观实际更吻合。审计内容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对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范围有限。关注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注意发现各种建设风险,动态监督各参建单位的职责履行情况与服务。更加符合工程建设需要。审计作用核实造价,降低损失。事后整改并吸取教训。主动控制造价,及时投资控制规范管理。全面控制建设风险,提高项目绩效。审计风险隐蔽工程、临时工程及变更情况的真实性核实困难,审计风险多。及时取证,审计风险有所降低。但容易侵入项目管理;不能全面分析分析。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风险明显降低。通过以上对比,显而易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