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居民签约服务工作方案为了围绕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健全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根据省卫生和计生委《2014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和《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科(乡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居委会、乡村医生的优势和特点,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建立居委会、乡村医生与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卫生服务契约关系,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二、基本原则(一)明确职责,规范服务。居委会是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乡村医生作好协助工作。主要由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开展其它个性化服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二)加强宣传,滚动签约。各(村)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居民签约服务的意义、目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居民自愿签订服务协议。(三)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结合我镇实际,建立一支乡村医生服务团队,队长由医院院长方敏同志担任,各位医生为居民签约服务团队成员。三、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应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医生要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接受居民监督打分。乡村医生的门诊日志由村卫生室统一存档,卫生院每月进行审核,作为乡村医生考核内容之一。(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包户责第1页共3页任制。乡村医生要以签约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以下工作:1、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2、开展居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和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筛查、随访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和诊疗路径指导服务。3、为行动不便的签约服务对象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4、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技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进行规范化治疗,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面对面随访服务。(三)健康评估。在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乡村医生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使居民在了解自己健康状况的同时,还知道如何进行预防保健。(四)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乡村医生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四、工作目标从2014年10月起,在全镇推进居民签约服务工作,要求常住人口签约达80%以上。2015年实现签约服务覆盖面达100%。五、签约模式根据卫生服务的特点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及镇卫生院的职责,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按照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划片包、村指导,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户包人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一)签约主体。各、村是签约服务的主体,乡村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签约居民提供服务。镇卫生院采取责任医生划片包、村的管理方式与村卫生室结成对子,负责对签约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第2页共3页(二)签约形式。各、村在充分了解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内涵的前提下,开展签订服务相关工作,做好居民签约服务。(三)签约时限。居委会签约服务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乡村医生要履行协议规定的服务承诺,并根据居民的意见,及时调整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四)签约责任。乡村医生和服务团队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各项服务。六、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成立县镇居民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居民签约服务工作的业务指导等日常工作。(二)广泛宣传。居发签约服务的推行,对于全面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和医疗保障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各、村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