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崂山区林蔚小学张燕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教材简析】本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推导并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之后。通过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的探究和对比,进一步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本信息窗只提供了两组数学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交流中探索,在互动中巩固知识。【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品质。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根据这部分内容计算繁杂、容易出错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审题、计算、验算、错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做事严谨、条理有序、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具准备】学习探究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房子终于装修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出示情境图)谈话:你瞧!这是小明的房间,装修的可真漂亮。从小明和父母的谈话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的回答:房间长5米,宽4米石膏线每米12元,木板线每平方米85元追问:石膏线在哪儿?追问: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的问题:2/8预设1: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预设2: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贴(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这两个问题,试着在学习单上列出算式。【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导入新课时,用学生熟悉的装修房子的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到有趣,提高学习的求知欲望。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主要观察学生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班级交流。第一个红点问题:预设: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石膏线的长度(也就是它的周长)(5+4)×2=18(米)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板书18×12=216(元)追问:谁有不同的方法?预设: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石膏线的周长5×2+4×2=18(米)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评价:思路真清楚)18×12=216(元)追问:为什么先求石膏线的周长?预设:要求买石膏线多少钱,要知道石膏线有多长。谈话:我们还知道了哪个信息?预设:每米12元谈话: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就要用?预设:每米12元乘一共多长3/85米每米12元4米求买石膏线多少元?第二个红点:预设: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地面的面积5×4=20(平方米)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板书20×85=1700(元)追问:唉,为什么先求地面的面积?预设:要求一共需要多少钱,就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平方米。(也就是地面的面积)谈话:我们还知道了哪个信息?预设:每平方米85元谈话:求木地板需要多少钱就要用?预设:每平方米85元乘一共多少米(地面的面积)课件展示5米每平方米85元4米求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每米12元一共有多长石膏线的周长每平方米85元地面的大小地面的面积××4/82.梳理比较,加深理解5米5米4米每米12元4米每平方米85元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元?求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周长:(5+4)×2=18(米)面积:5×4=20(平方米)18×12=216(元)20×85=1700(元)答:买石膏线需要216元答:买木地板需要1700元谈话: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谈话:有什么相同点?预设1:都是用乘法预设2:都是求多少钱预设3:都是两步计算谈话:有什么不同点?预设1:一个先求石膏线周长,一个求地面的面积预设2:一个求石膏线有多少米,一个求木地板有多少平方米预设3:单位不一样追问:为什么先求周长,为什么先求面积?预设1:长度一共需要多少钱,一个是求面积需要多少钱每米12元一共有多长石膏线的周长每平方米85元地面的大小地面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