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方案一、基本情况*市区面积2913平方公里,辖14个镇、2个乡、4个办事处、1个开发区。东临XX县区,西接XX县区,南与XX县区毗邻,北与XX县区接壤,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大体分为北部低山区,中南部丘陵平原区,属辽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全市共涉及151幅图。耕地总面积为942.1平方公里。其中坡度小于5○的有662.7平方公里,坡度大于5○小于25○的有278平方公里,坡度大于25○的有1.4平方公里。二、工作任务1、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在完成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确定农用地不同级别、用途的基准地价,以基准地价为基础,建立宗地评估修正体系,计算各宗地地价,即建立农用地等、级、价体系。2、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汇总与数据库建设,其中包括: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与建库;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成果汇总与建库;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体系的建设、成果汇总与建库。三、工作计划1、20*年3月中旬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培训。2、20*年3月~20*年4月,资料收集整理及分值计算,划出土地等级,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3、20*年4月~20*年6月,完成农用地定级成果工作。4、20*年6月~20*年8月,完成农用地估价工作。5、20*年8月~20*年10月,提交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由省厅主管部门验收。四、技术路线和方法(一)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和方法1、技术路线:我市农用地分等工作以20*年完成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关的农用地面积数据为基础,广泛搜集各种农用地自然条件、土地利用和区位条件等方面资料,第1页共4页首先采有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将行政区按地形、地貌等特征差别划分指标区,确定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其权重。采用“叠置法”、“地块法”划分分等单元,以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图,得到各分等因素分值,得到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其次,利用省内二级区土地利用系数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得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使分等结果接近土地的实际产出水平。然后,在样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样点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划分经济利用系数等值区,得到各等值区的土地经济利用指数,修正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计算出农用地等别进行检验、校核和调整后,确认农用地等别。2、工作步骤:我市分等工作将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前期准备(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底图编绘、指标区划分等);(2)外业补充调查;(3)分等单元划分;(4)分等因素分值和分等指数等计算;(5)农用地等别划分和确定;(6)图件绘制;(7)分等成果汇总。(二)农用地定级的技术路线和方法1、技术路线:农用地定级在分等之后进行,以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按照分等与定级相衔接,相互协调相互校核的技术路线,在综合确定土地等别基础上进行定级,利用“修正法”对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区位因素、耕作便利度和土地利用状况因素等系数修正,对农用地定级。2、定级技术方法。在自然质量等别指数基础上,采用自然质量等别修正法,选择耕作便利条件、区位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定级修正因素,完成因素修正系数计算,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单元定级分值计算,数轴分析定级。(三)农用地估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1、技术路线。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以收益还原法估算出样点农用地价格,通过样点地价平均方法计算各级别的第2页共4页基准地价,并编制地价修正系数表。2、技术方法。在评估农用地价格时,主要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征地资料为参考,将等估农用地未来正常年纯收益(地租),以适当的土地还原率还原,并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估算出样点农用地价格。以样点地价平均法计算基准地价。在基准地价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农用地社会保障价格来评估农用地征用区片价,同时编制地价修正系数表。五、提交成果(一)农用地分等成果1、图件成果。分等因素指标区图,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值图,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利用等别图,等别图,县标准样地分布图。2、数据表格成果。农用地分等单元原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