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弦上驻波实验-实验报告VIP免费

弦上驻波实验-实验报告_第1页
1/9
弦上驻波实验-实验报告_第2页
2/9
弦上驻波实验-实验报告_第3页
3/9
-------------精选文档-----------------可编辑实验名称:弦上驻波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在两端被固定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现象。了解弦线达到共振和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2)测定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3)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弦线作受迫振动时的共振频率与驻波波长,张力和弦线线密度之间的关系。(4)对(3)中的实验结果用对数坐标纸作图,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拟合和处理数据,并给出结论。仪器用具弦音计装置一套(包括驱动线圈和探测器线圈各一个,1Kg砝码和不同密度的吉他线,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千分尺,米尺)。实验原理:1.横波的波速横波沿弦线传播时,在维持弦线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横波的传播速度v与张力FT及弦线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ρl之间的关系为:v=√FTρl2.两端固定弦线上形成的驻波考虑两列振幅,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传播方向相反的间谐波u1(x,t)=-------------精选文档-----------------可编辑Acos(kx-ωt-φ)和u2(x,t)=Acos(kx+ωt)。其中k为波数,φ为u1与u2之间的相位差叠加,其合成运动为:由上可知,时间和空间部分是分离的,某个x点振幅不随时间改变: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振幅为零的点,为波节,上述运动状态为驻波。驻波中振动的相位取决于cos(kx-φ/2)因子的正负,它每经过波节变号一次。所以,相邻波长之间各点具有相同的相位,波节两侧的振动相位相反,即相差相位π。对两端固定的弦(长为L),任何时刻都有:由上式知,φ=π,意味着入射波u1和反射波u2在固定端的相位差为π,即有半波损。φ确定后,则有kL=nπ(n=1,2,3,4)或λ=2Ln,驻波的频率为:式中f1为基频,fn(n>1)为n次谐波。3.共振条件:对于两端固定的弦线上的每一列波在到达弦的另一端时都被反射,通常多列反射波不总是同相位,并且叠加后幅度小。然而在某些确定的振动频-------------精选文档-----------------可编辑率下时,所有的反射波具有相同的相位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振幅,这些频率称为共振频率。通常波长满足下列条件: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的主体弦音计装置由jitaxian,固定吉他弦的支架和基座,琴码,砝码支架,驱动线圈和探测线圈以及砝码组成。2.信号发生器:-------------精选文档-----------------可编辑低功率信号发生器,型号DF1027B,输出信号的频率从10Hz到1mHz。3.数字示波器:型号为SS7802A,双通道显示。实验内容1.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各部分功能,并进行实验前的调节。2.用三通接头将驱动线圈分别与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一个通道连接,将探测线圈连接到示波器的另一通道。(2)测量弦的长度和质量,求得线密度μ。(3)选择T=3mg(m=1kg),L=60.0cm,算得不同n值(即波腹数)时的频率f理,然后实验测得相应的f测,并求出相应的波速,和理论值比较。(3)选择不同的L值(从40cm—70cm选择5–6个点),算出不同L值时的频率f理,然后实验测得相应的f测。数据与表格:(1)弦线的密度d0=1.025mmd=1.057mmL=49.85cmM=2.35gμ=4.714×10-3Kg/m(2)f-n关系T=3MgL=60.0cmve=78.97m/s-------------精选文档-----------------可编辑nf理f测?(%)v(m/s)165.8163.034.275.62131.62126.24.175.73197.43188.84.475.54263.24254.23.476.35329.05316.43.875.96394.86378.94.075.8(3)f-T关系n=1L=60.0cmT(Mg)Fc(Hz)Fe(Hz)Δ(%)Fe2T138.0038.371.01472.261.00253.7352.811.72788.901.89365.8164.591.94171.872.83475.9973.962.75470.083.71584.9677.888.36065.294.12(4)f-L关系n=1T=3MgL(cm)Fc(Hz)Fe(Hz)Δ(%)lnfelnL40.098.7295.862.94.560.8843.091.8389.422.64.490.8147.084.0182.052.34.410.7251.077.4275.033.14.320.6356.070.5169.251.84.240.55-------------精选文档-----------------可编辑数据处理和结果1.f-n关系波速理论值为78.97m/s,实际测得的波速平均值为75.8m/s。测量值与理论值有所偏差,但考虑此次实验的精度,此结果还是较合理的。f-n关系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呈现了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因子在0.9999以上,由斜率可得到f0=63.3Hz,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偏差,但仍在允许范围10%以内。2.f-T关系。f-T1/2的关系作图如下:-------------精选文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弦上驻波实验-实验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