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地外墙构造的不同,外墙防水设计差别很大,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建筑,设计标准不同,差别也很大。但由于我国一般民用建筑的结构及构造体系大体相近,特别是砌体用料变化不大,因此防水方面存在问题又有许多共同之点。本文仅就其中一些问题,通过墙体构造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与途径。1基本原则1.1减少结构主体变形的影响减少结构主体变形的影响是外墙防水的先决条件。除了结构专业须控制荷载及整体温度变形外,容易被忽视的是屋盖温度变形对顶层墙体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比预料的要大,因此建议屋面构造均应设计绝热层。非框架砌体,主要靠圈梁、构造柱减少或控制主体变形的影响。只要按要求,设计墙体砌块排列立面图,并采用专用砂浆砌筑,问题都不大。框架填充砌块墙体减少主体变形影响的措施主要有:从顶层向下,逐层填充砌块;各层填至框架梁底处,暂时留空不作,待外墙全部填砌后,再完成斜砖顶砌;粉刷前进行梁底检查,有空漏处勾填砂浆,必要时,压力注浆。1.2保证砌体砌筑质量外墙发生较严重的渗漏,大多与砌体砌筑质量有直接关系,而与砌块种类基本无关。同济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对4种砌块砌筑的墙体进行雨水强度透渗试验。结果是:只有当砌体结构出现贯穿裂缝时,外墙背面才出现湿斑。因此,保证砌体的砌筑质量,特别是竖缝砂浆的饱满度,乃是外墙防水的基本条件。1.3解决外墙温变裂缝北方建议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不仅节能,同时也解决防水,因为渗漏与温变裂缝有直接关系。该系统用于新建建筑的关键是外墙设计必须一次到位,包括所有外挂设备及预埋预留条件。若旧建筑外墙大面积渗漏,且系砌块砌筑质量普遍低下所致。治理时又不允许改动墙体,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想彻底解决渗漏,借用该系统,可能是一个好主意。在南方,新建空心砌块外墙,建议东、西墙采用三(排)孔砌块,总厚190mm;外墙饰面设计成浅色,增加隔热效果。多层建筑还可考虑种植攀爬植物。1.4明确外墙防水设防的标准外墙防水设防的标准主要考虑多雨地区的风压。基本风压值与所在地区有关。同一地区风压实际值,与建筑的高度有关,与所处地形及周边环境亦有关,但能够明确考虑的,主要还是高度。2构造措施2.1混凝土空心砌块(1)应采用合格的机制砌块。工地现场制作的砌块,质量不稳,尺寸不准,养护条件差,影响砌体质量,渗漏率高。(2)砌块应两端带肋,砌筑时应采用肋灰法。水平面提倡用电振铺灰器,仅在两侧肋面上铺灰。砌筑时注意竖缝满浆:端肋应按预施灰法操作(通常同时只铺3块砌块),铺灰后,轻提砌块,挤浆砌筑;这之前,对已上墙的砌块端肋也已先行施灰。(3)砌块砌筑时要保持干燥;斜砖顶砌至少要隔日进行;砌后7d进行粉刷。粉刷前对砌体质量进行验收,重点在竖向灰缝。对有问题的灰缝用掺膨胀剂的水泥砂浆(1:3)勾缝处理。(4)首皮砌块应满浆铺砌,并用C15混凝土将空孔填实,内高外低;如有必要,可在纵向低处预留若干排水孔;端部窄孔则用水泥砂浆填实。门窗洞口两侧空孔也用混凝土填实,窗上口钢筋混凝土梁底外低内高,窗下口混凝土卧梁也外低内高。变形缝两侧若为砌块,其临缝之空孔,亦当用混凝土填实。(5)墙体施工(进料)留洞,建议留直槎,加过梁;洞两侧按上述窗洞两侧作法填实混凝土。施工后期补洞时,锚接拉筋、补砌混凝土砌块、留槎填砌的传统作法不适用于空心砌块。(6)安装在外墙上的构配件(空调机、排油烟孔等)、管道、螺栓,均当预埋;应在预埋件所在砌块处,用C15混凝土预先填实,并在预埋件四周嵌聚合物水泥砂浆。(7)外墙粉刷及其内装修,应考虑透气性。内外粉刷不可全部采用封闭式。外封则内透,内封由外透。这样可减少水分的迁移阻力,使蒸发速率总是大于渗透速率,偶有渗漏,湿渍也不显现,不影响正常使用。外墙室内一侧的木装修,虽透气,但吸潮,若有水渗透,侵入的水暗中迁移,易引起大面积的霉斑。因此,其外墙砌筑除按上述要求进行外,建议在砌筑砂浆里掺聚合物,目的是增加砌体的整体韧性,减少因装修敲击引起的裂缝。同时,其外墙粉刷应选用高等级设防。(8)外墙防水层主要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视砌体平整度,可分层找平,也可一次找平。分层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