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话术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仍然保留着感知动作思维方式,幼儿后期开始产生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资料表明,学前期是人学习口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类的语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都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而且还总是抱有一定的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欢、厌恶、高兴或悲伤等情绪或情感,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或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努力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心理过程。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选择意向的。幼儿的活动。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幼儿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②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前期主要是指儿童在1~3岁时期。这时是儿童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为:(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孩子1岁以后,各种动作比起以前有了明显的发展,会走路就是一种表现。①学会自由行走。1岁左右孩子刚刚开始学步,走路还很不稳。2岁以后,便能行走自如,并开始学习跑、跳和攀登等动作。但动作仍然不灵活,比较缓慢笨拙,摔跤也是常有的事。但这时的孩子非常喜欢走路,通过锻炼,他们的行走动作很快就熟练起来。②开始使用工具。1岁以后,儿童手的动作进一步灵活起来。他们能较准确地拿住各种东西;表演各种“舞蹈”动作,还能开始学习使用工具。虽然动作不太精确,显得较为笨拙,但是,比起以前的动作来说是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有了这种使用工具的本领,孩子特别爱做事,爱模仿大人使用工具。(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①会说话。幼儿前期,语言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时,孩子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孩子最先理解的词是他经常接触的物体的名称;其次是对成人的称呼;再次是玩具和衣服的名称;还有对人的身体的称呼等。一岁半以前,儿童的发音还很不准确,喜欢用叠音。所说的句子也很不完整,常常以词代句,或句子非常简单。3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最基本的语音阶段。在与成人不断的言语交流活动中,儿童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大约能说出一千多个词语,而且也能说出一些较为完整的句子。②想像开始萌芽。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在操作物体的时候进行简单的想像活动。想像活动的萌芽使孩子的游戏活动初露头角。幼儿前期,表象的发生也使孩子的认识活动出现了重大的变化。③思维的出现。由于表象的出现,幼儿前期的孩子已能根据已有的记忆表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