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资源一线交流实现**历史性跨越,“一线工作法”应运而生**是一个百年老工业基地,这里最早孕育了一批耳熟能详的民族工业品牌。时光飞逝。日历翻到20XX年4月15日这一天,XX省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把**正式定位为知识创XX县区。对百万**人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棚户区多、动迁户多、下岗人员多,要实现由“工业**”向“知识**”的华丽转身,困难多、难度大,无疑于“凤凰涅磐”。**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深有所思地说:“**要在浴火中重生,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不能只靠少数人,必须紧紧依靠千百万人民群众,千军万马齐心协力一起干,这是我党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的宝贵经验和传家宝。问题是我们要找到一种好办法,使之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坚持下去。”现在12个街道(镇)和386个居民区的党组织在奋力化解基层矛盾、稳定百姓情绪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他们手里的资源比较有限,许多事关民生的问题悬而未决,导致老百姓由高兴转为失望,有的甚至对党组织产生了不信任感。“其实,我们党有着丰富的执政资源。但这些资源必须‘下沉’,才能发挥其效用。如果把这么多执政资源束之高阁,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是有悖于党的执政宗旨。”**说。而且,执政为民,实现**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据区委组织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区58.1%的机关处级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新进机关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属于“三门干部”,他们年纪轻、学历高,但对基层情况不熟,对百姓感情不深,也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因此,迫切需要引导他们在一线、在服务百姓中锻炼成长,担负起历史重任。于是,20XX年初,以“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交融;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在**区水到渠成、应运而生了。全区3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第二周的周第1页共5页四,定人定点定时深入到全区300多个居民区,走进小区、走进楼组、走进居民家庭,在一线宣传群众,在一线了解群众,在一线服务群众,成为百年**一道崭新的风景线。近日,区“一线工作法”办公室提供的一组数据令人欣喜。三年多来,全区领导干部共与18万余人次的居委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急难愁问题5000余件,其中90%以上已得到圆满解决。干部带着使命和资源下一线,把党的“阳光雨露”洒向大街小巷**区的“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了党的执政资源优势,把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亲历亲为的干部们感慨地说:“在一线,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心贴得近了,感情由浅变深了;在工作上,也由被动变为主动了。”区总工会主席袁建民原对口联系的是江浦街道众和居委会。该小区1998年引进国外技术建造的二级生化化粪池存在较大缺陷,常年臭气熏天,附近居民连窗都不敢开。居委会与物业为此事打了多年的官司,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下文。袁建民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清晨赶到小区勘察,并先后组织了6次座谈会,请居民提方案;然后又邀请区里、街道、物业等有关部门召开了13次协调会;最后把此事提交到区里,区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由分管副区长牵头负责推进解决。经过各部门协同努力,最后筹措到资金100多万元,对小区化粪池及污水排放管网彻底“动手术”。由此,困扰居民近10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殷行街道市光四村是区劳动局局长苏琛如攀的“亲戚”。她人到资源也到,经常向居民们宣传、解答劳动保障方面的政策,还委托有关部门对小区失业情况进行摸底。在她的积极倡导下,职介所开进了小区,把岗位送上了门。至今,职介所已在小区开了10多场就业招聘会。看到居民手无技术就业难,苏琛如就会同居委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参加培训的90多人中已有60多人顺利找到了新岗位。苏局长常说:“别小看了这一个岗位,有时解决了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家人。”在一线,与老百姓零距离的交往,消除了干部认识上的一第2页共5页些误区。殷行街道工农三村是个老式小区,动迁户多,治安环境差。与这个小区结成对子的区建委副主任曹晓兵刚到这里时,担心个别居民会借机闹事,或者提一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