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教材教法及新课标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2、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不宜刻意追求。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7、汉语拼音能帮助,帮助,帮助。8、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和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地训练。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话题要贴近,密切联系学生的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中进行。1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5、阅读教学过程是、、之间对话的过程。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中年级侧重,高年级侧重。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等教育资源。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25、“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乃至的目标都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最后要注意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和,也可加强教学的与教学效果的。29、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注重语文素养的。各个学段相互联系,,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能力、能力。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和。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与,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和,发展。36、课堂即时评价对、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积累素材。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和两大类。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